依漾园池上即事
莫问竹风来不来,竹间已自绝尘埃。
贪看池上能言鸭,小立桥边称意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要问风吹过竹林是否留下痕迹,竹子本身就已经远离了尘埃。专注地看着池塘里那些会说话的鸭子,静静地站在小桥边的青苔上,感到心满意足。
去完善
释义
莫:表禁止或劝阻,相当于"不要"。
竹风:风吹竹子产生的声音。
来不来:表达不确定的语气,表示"是否到来"的意思。
竹间:竹林之间。
绝:断绝,消失。
尘埃:指世俗纷扰。
贪:过多地迷恋。
池上:池塘之上,此处指鸭子所在的地方。
能言鸭:会叫的鸭子。
小立:稍作停留。
桥边:桥梁附近。
称意:符合心意,感到满足。
苔:青苔。
去完善
赏析
本诗为《依漾园池上即事》,诗人通过描绘竹风、尘埃、能言鸭、称意苔等景象,展现了自然界中的和谐与宁静。“莫问竹风来不来”意味着不要过于在意世事的纷扰,享受当下的宁静;“竹间已自绝尘埃”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向往一片纯净之地。接着“贪看池上能言鸭”和“小立桥边称意苔”则通过对能言鸭和称意苔的观察,揭示了大自然中生命力的旺盛与自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的一天,文彦博站在自家的花园中,凝视着水波荡漾的池塘,脑海中浮现出过往的人生际遇,创作出了这首《依漾园池上即事》。此时,正值他仕途生涯的黄金时期,身为朝廷重臣的他,每日都要处理繁重的政务,为国家的治理呕心沥血。然而,他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仍能保持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心,时常在自家的花园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在这一时期,北宋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文彦博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诗词创作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在这首《依漾园池上即事》中,他以优美的文字描绘了家园的美景,表达了他的家国情怀和人生理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