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坝
前夜湖山月,今朝濑水船。
飘零良自苦,浩荡有谁怜。
云合前村雨,风收别浦烟。
乘凉趣归櫂,咫尺是金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前天夜晚的湖畔月光,今日的濑水河船。
漂泊不定的生活令人倍感艰辛,试问有谁关心与同情?
村子前的云朵汇聚成了雨,风吹走了别处的烟雾。
在河边享受着凉爽,准备回家的小舟,近在咫尺的金渊就在眼前。
去完善
释义
《东坝》:东坝为古代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一个地名,因地理位置而得名。
注释:
1. 前夜:昨天夜里。
2. 湖山月:指湖泊与山脉间的月亮。
3. 今朝:今天早晨。
4. 濑水:湍急的河流。
5. 飘零:流浪,四处漂泊。
6. 良自苦:感到非常痛苦。
7. 浩荡:广阔无垠。
8. 有谁怜:谁来关心。
9. 云合:乌云聚合。
10. 前村:村庄的前面,这里指东坝附近的乡村。
11. 雨:下雨。
12. 风收:风吹散。
13. 别浦:江河边的分支水域。
14. 烟:烟雾。
15. 乘凉:在阴凉处休息。
16. 归櫂:归来的船只。
17. 咫尺:很近的距离。
18. 金渊:金色深渊,形容美丽的水域。
去完善
赏析
《东坝》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游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在漂泊生活中的无奈与孤独。首联写景,通过对比昨夜的湖光山色和今天的濑水船,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颔联抒情,表达了自己在漂泊生活中的艰难困苦,无人理解和关心。颈联继续描绘景色,描述了云合前村的雨景和风收别浦的烟雾,营造出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归宁静生活的愿望,希望能在金渊这个咫尺之地找到心灵的慰藉。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诗人对生活艰辛的感慨,也有对美好景色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东坝》是南宋诗人崔敦礼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67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此时诗人崔敦礼辞官回乡,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常常游历山水、体验民间风情。
诗人在此期间,见证了农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这也让他感慨万分。因此,他将所见所闻付诸笔墨,创作了这首描绘东坝风光的诗篇。透过“两岸榕阴遮路长”、“黄蜂频扑皂衣箱”等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南宋初年宁静祥和的农村景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