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冬夕寄青龙寺源公

标题包含
冬夕寄青龙寺源公
歛屦入寒竹,安禅过漏声。 高松残子落,深井冻痕生。 罢磬风枝动,悬灯雪屋明。 何当招我宿,乘月上方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郎士元,字君胄,号石洲,江苏宜兴人。生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享年87岁。他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著名文人、学者和官员。 郎士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曾...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穿好鞋子走进寒冷的竹林,安然地坐禅聆听钟声滴答。 高高的松树飘落些许枯叶,深深的井口结满了冰霜。 击磬的声音在风中回荡,悬着的油灯照亮了雪中的小屋。 什么时候邀请我来住一宿,我们可以一起赏月散步。
去完善
释义
1. "敛屦": "敛"指收集、收拢;"屦"是一种古代用麻、葛等制成的鞋,也泛指鞋子。此处意为穿上鞋子。 2. "寒竹":竹子的一种品种,冬天寒冷季节中依然翠绿,形容寒冷的环境中。 3. "安禅":佛教术语,意指通过坐禅达到心灵的平静。 4. "漏声":古代计时的设备——漏壶滴水的声音。 5. "高松残子落":指松树果实落地的声音。 6. "深井冻痕生":描述井水在冬季被冻结的情况。 7. "罢磬风枝动":"罢磬"是停止敲击磬的意思,"风枝动"指风吹动树枝。 8. "悬灯雪屋明":"悬灯"指挂起油灯或灯笼,"雪屋明"描述雪中的房屋明亮。 9. "何当招我宿":何时邀请我到你的住处过夜。 10. "上方行":佛教用语,"上方"指的是西方净土,比喻美好的境地。"上方行"意思是向往西方净土的修行过程。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冬日夜晚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致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细节,如“寒竹”、“漏声”、“残子”、“深井冻痕”等,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宁静而萧瑟的冬日景象。其中,“罢磬风枝动,悬灯雪屋明”两句尤为出色,通过声响与光影的对比,将静谧的夜晚与孤独的内心世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邃的诗境。此外,诗中还流露出诗人渴望与友人在月光下行上共度的愿望,使得这首诗在沉郁之中又增添了一丝暖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冬夕寄青龙寺源公》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5年左右,正值安史之乱时期。 在这一时期,郎士元作为一位文人墨客,饱受战乱之苦。他的诗歌作品多抒发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在《冬夕寄青龙寺源公》这首诗中,郎士元表达了他在寒冬时节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 同时,这一时期正值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社会矛盾激化,战争频繁。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士大夫们开始反思人生,关注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他们的诗歌作品也反映出这种时代精神。郎士元的这首诗正是反映了这种历史背景下的个人情感和心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