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酬李廓精舍南台望月见寄

标题包含
酬李廓精舍南台望月见寄
看月空门里,诗家境有余。 露寒僧梵出,林静鸟巢疎。 远色当秋半,清光胜夜初。 独无台上思,寂寞守吾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姚合(777年-843年),字大凝,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与贾岛并称“姚贾”。 姚合出身贫寒,年轻时曾以卖药为生。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歌创作。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赏月独立中,诗意无穷尽。 露凝寒冷处,僧侣梵唱声。 树林静谧时,鸟儿离巢去。 远处的景色恰如秋天一般,清澈的光线胜过夜色之初。 独自站在亭台之上思考,寂寞地守护着我的家园。
去完善
释义
看月空门里: 指在寺庙里赏月。空门,指佛教,比喻清静无欲的境界。 诗家境有余:诗人家的意境非常丰富。 露寒僧梵出: 露水寒冷的时候,僧人们开始诵读佛经。梵,佛经的原意。 林静鸟巢疏:树林宁静时,鸟巢显得稀疏。 远色当秋半:远方的景色在秋季的中旬显得尤为美丽。 清光胜夜初:明亮的月光胜过夜晚刚来临时。 独无台上思:独自一人没有在楼台上的思念之情。 寂寞守吾庐:孤独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酬李廓精舍南台望月见寄”,其中的“酬”是指答谢、回复之意,因此可以得知这是作者对友人李廓所寄诗篇的回应。在诗歌中,我们仿佛能看到两位好友隔空对话的场景,姚合以其独特视角展现出月色的美好和宁静。 第一句“看月空门里,诗家境有余”,诗人以“空门里”暗示身处寺庙之中,从这样的角度观赏月色,别有一番风味。而“诗家境有余”则意味着此时的景色如诗如画,充满了诗意。 第二句“露寒僧梵出,林静鸟巢疎”,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露水寒凉,显得静谧;林木安静,使得鸟儿回到巢穴。这些细节不仅表现出环境的幽静,也展现了时间推移的过程。 第三句“远色当秋半,清光胜夜初”,通过“秋半”和“夜初”这两个时间节点,诗人描述了月色的变化。从远处看,夜色中的月亮显得格外明亮;而在初始的夜里,月光更加清澈皎洁。 最后一句“独无台上思,寂寞守吾庐”,表达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虽然眼前美景引人入胜,但诗人并没有沉浸其中,反而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月色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富有诗意的世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酬李廓精舍南台望月见寄》是唐代著名诗人姚合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在这个时期,姚合正处于中年阶段,他曾在朝廷任职,后来辞官归隐,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淡泊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元和年间,唐朝的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逐渐恢复。此时,禅宗思想盛行,士大夫阶层普遍追求精神层面的超脱。姚合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代表,受到了时代风气的影响。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佛教思想的领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种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姚合与友人李廓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们一同欣赏美丽的月色,畅谈人生理想,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作品不仅展现了姚合的诗才,也为我们了解当时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