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拟明月何皎皎

标题包含
拟明月何皎皎
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 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 游宦会无成,离思难常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 陆机出身于东吴世家,祖父陆逊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父亲陆抗曾任东吴大司马。陆机年...查看更多
姹紫嫣红未开遍
去完善

译文
在安静的房间里休憩,明亮的月光洒进了窗户。 照耀着我的房间,显得如此明亮,却无法用手去抓住它。 寒冷的夜晚,清风绕着房屋盘旋,寒蝉在高大的柳树上悲鸣。 感慨时光的流逝,我已经离家很久了。 四处奔波,事业未见成果;离愁别绪,难以长久坚守。
姹紫嫣红未开遍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拟:模拟。 2. 安寝:安静地休息。 3. 北堂:古代家庭住宅的正房。 4. 明月:明亮的月光。 5. 入我牖:照射进我的窗户。 6. 照之有余辉:照耀着,散发出多余的光辉。 7. 揽之不盈手:抓住它却握不住。 8. 凉风:凉爽的微风。 9. 绕曲房:环绕着曲折的房屋。 10. 寒蝉:冬天的蝉。 11. 高柳:高高的柳树。 12. 踟蹰:徘徊,犹豫。 13. 感节物:感受季节的变化。 14. 我行:我的行程。 15. 游宦:做官,游学。 16. 无成:没有成就。 17. 离思:分离时的思念之情。
姹紫嫣红未开遍
去完善
赏析
《拟明月何皎皎》这首古诗生动地描绘了夜月下的自然景象,以及诗人因别离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寥之感。首联中,诗人以月亮为引子,营造出宁静而安谧的氛围,月光透过窗户洒进屋内,给人一种祥和的感觉。颔联则通过对月光的描述,传达了诗人渴望拥有却难以把握的美好事物的心情。在颈联和尾联中,诗人通过曲房、寒蝉、高柳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情绪,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而深沉。这首诗既展示了陆机对于古代诗歌传统技法的熟练运用,也表现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深深感慨。
姹紫嫣红未开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拟明月何皎皎》这首诗是魏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261年左右,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的时期,也是思想文化极为活跃的时期。 在陆机生活的时代,三国纷争刚刚结束,魏国被晋朝取代。作为一代才子,陆机出身于东吴世家,见证了江南的繁华和战乱。他因才华横溢而被誉为“太康之英”,却也因为卷入宫廷权力斗争而遭到陷害,一度身陷囹圄。 这一时期的背景知识主要体现在魏晋玄学的兴起,以及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兴盛。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文人们开始追求个人精神的解脱,寻求心灵的慰藉。因此,诗歌成为了文人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陆机通过《拟明月何皎皎》一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以月为喻,抒发了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们渴望宁静的精神追求。
姹紫嫣红未开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