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云侍者
鸟窼吹布毛,老婆为侍者。
今古道虽同,宾峰不然也。
二月三月时,和风满天下。
是处百华开,远近山如画。
歧路春禽喧,高岩春水泻。
头头三昧门,虚明周大野。
好个真消息,书送汝归舍。
衲僧末后句,嘘是何言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鸟儿在树枝上鸣叫,老妇人在旁边陪伴。
古往今来道路虽然相同,但所悟的道理却各不相同。
春天的二、三月间,和风吹拂着大地。
在这时节里,百花盛开,远处的山脉犹如画卷般美丽。
歧路间的春天鸟儿喧闹不已,高山上的溪水倾泻而下。
每一个禅定的境界,都充满虚空和光明,遍布整个原野。
这个美好的真实信息,让我写下来送给你。
对于禅修者最后的语句,轻轻呼出,这又是什么话呢?
去完善
释义
1. 鸟窠:指唐代高僧布毛侍者所在的山寺。
2. 吹布毛:指风吹过布衣,布毛随之飘动。这里以布毛比喻生死轮回,表达出世事无常的哲理。
3. 老婆:指年老的女性,这里借指布毛侍者。
4. 今古:指古代与现代,这里寓意佛法精神是不受时间限制的。
5. 宾峰:即宾头卢尊者,这里用来表示对前辈禅师的尊敬。
6. 二月三月时:指春天到来之时。
7. 和风:指春风,表示春天的温暖气候。
8. 满天下:形容春风遍布大地,春意盎然。
9. 是处:意思是到处都是。
10. 百华:指各种花卉,这里用来说明春天花儿盛开的美景。
11. 远近山如画:形容远近的山景如同画卷般美丽。
12. 歧路:指道路分岔的地方。
13. 春禽:指春天的鸟儿。
14. 高岩:指高山上的岩石。
15. 春水:指春天的流水。
16. 泻:指水流下。
17. 头头:指每一个地方,每一件事物。
18. 三昧门:指禅宗修行法门。
19. 虚明:指空旷明亮的环境。
20. 周:指遍及。
21. 大野:指广大的原野。
22. 好个真消息:意指禅法的真谛。
23. 书送:通过书信方式传达。
24. 汝归舍:让你回去住持寺庙。
25. 衲僧:指僧侣。
26. 末后句:指最后的忠告。
27. 嘘:表示叹息的声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构思描绘了送别的场景。首联以“鸟窼吹布毛,老婆为侍者”为引子,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送别时的情感温度,同时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深刻理解。中四联“二月三月时,和风满天下。/是处百华开,远近山如画。/歧路春禽喧,高岩春水泻。/头头三昧门,虚明周大野。”勾勒了一幅美好的自然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友谊、亲情等情感的珍视。尾联则收束全诗,传递出作者内心的深深感慨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整首诗如同一幅流动的山水画,给人以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享受,充分展示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的感悟及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云侍者》是南宋诗人释文准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40年左右,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金、南宋对立的历史阶段,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
在创作《送云侍者》时,释文准已是花甲之年,他一生历经沧桑,曾在宋徽宗时期因抗金被贬谪至海南。后来,他被任命为僧职,负责管理禅宗事务。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好友云侍者的离别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世事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释文准生活的时代,佛教在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佛教的理解和感悟。释文准作为一位僧人,他的诗歌自然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他的笔下,云侍者成为了一个象征,代表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信仰的坚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