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剑板桥之什
数里一板桥,亭栏各清楚。
长亭且百间,频憇忘羁旅。
人道贲乾坤,溪山失其阻。
庄生达未充,无梁思太古。
行行降复登,川广湍流聚。
急下看飞船,髣髴闻端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数里外有一座木板桥,亭子的栏杆都清晰可见。
长长的亭子大约有上百间,频繁地休息让人忘记身处旅途。
人们传播道德文化于天地之间,溪水和山川仿佛失去了阻碍。
庄周的思想未能完全实现,没有桥梁让人想起远古时代。
行走在路上时而下降时而攀登,宽阔的河流汇聚了急流。
快速向下看去,仿佛看到飞船,又仿佛听到了端午节的喧闹声。
去完善
释义
1. 建剑:地名,位于今福建省南平市一带。
2. 桥:指木板桥,是古代常见的一种简易桥梁。
3. 亭栏:凉亭的栏杆。
4. 长亭:古代设在官道旁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也常用于诗文中作为离别场所的代名词。
5. 百间:表示数量很多。
6. 频憇:多次停留休息。
7. 羁旅:久居他乡的人。
8. 人道贲乾坤:人们用道德和礼仪来治理天地。贲,修饰、美化。乾坤,天地。
9. 庄生: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里引用来强调古人对自然的尊重。
10. 无梁思太古:意指想起古代没有桥梁的时候,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尊重。无梁,没有桥梁。太古,远古时期。
11. 行行:不断地行走。
12. 降复登:形容道路蜿蜒曲折,时而上坡,时而下坡。
13. 川广:河流宽阔。
14. 湍流聚:水流汇聚在一起,形成湍急的水流。
15. 飞船:指一种木制的快艇,在江河湖海上行驶。
16. 髣髴:模糊不清的样子。
17. 闻端午:听到端午节的锣鼓声。端午,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
去完善
赏析
《建剑板桥之什》是一首描绘建桥壮观景象的诗作。诗人以板桥为线索,展现了一个由桥连接的壮丽世界。诗中的描述非常具体生动,“数里一板桥,亭栏各清楚”描述了石桥的宽阔与美观。接着,“长亭且百间,频憇忘羁旅”则表达了因有建桥而使得旅人得以方便休憩、不再受山川阻隔之苦。
然后,“人道贲乾坤,溪山失其阻”揭示了桥的本质——它象征着人类智慧和工程技艺的结晶,使得自然界的天险变得容易克服。而“庄生达未充,无梁思太古”则传达了一种对于自然和人为界限的思考:虽然人类已经有能力跨越山川,但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仍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行行降复登,川广湍流聚”和“急下看飞船,髣髴闻端午”则是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桥下行船经过的场景,通过塑造空间的立体感和动态美,把读者带入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建剑板桥之什》是南宋诗人陈藻所作的一组诗篇。这组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末期。陈藻生活在南宋末年的动荡时期,这个时期国家政治腐败,外患频繁,人民生活困苦。陈藻本人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利,这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陈藻写下了这组描绘社会现实的诗篇。他通过描述建剑板桥附近的自然景观和百姓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统治者的批判。在这组诗篇中,陈藻通过对农民的辛勤劳作、贪官污吏的盘剥以及社会贫富差距的揭露,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