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答梦得送荆公墨刻

标题包含
次韵答梦得送荆公墨刻
相马评书世未知,要从风骨识权奇。 半山妙墨翻风雨,尚有典刑今复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松(1097年-1143年),字乔年,号韦斋,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南宋官员、文学家,理学家朱熹的父亲。 朱松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评价赛马这项技艺方面,世人尚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我们需凭借其风度和气质来识别出与众不同的马匹。这种技艺传承源自一位名叫半山的大家,他笔下的风雨交加场景描绘得十分美妙;然而随着时光的流转,如今还有谁能把握那份精髓呢?
去完善
释义
【相马评书】这里是指古代相马的专家和品评书籍的人,他们通过观察马的外表和精神状态来评估其价值。这里的“未知”表示世人对他们工作的理解和尊重还不够。 【从风骨识权奇】"风骨"是魏晋时期评论人物的标准之一,指一个人的品格、气质和精神风貌。"权奇"表示奇特,与众不同。这句话是说,要认识一个人的特异之处,需要从他内在的风骨去了解和评价。 【半山】这里是指南宋著名文人王安石,他在文学、政治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 "妙墨"是指他精妙的书法作品。 【翻风雨】形容王安石的书法作品笔势遒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尚有典刑今复谁】"典刑"原指典章制度,这里指王安石书法的典范和风格。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还有谁能继承和发扬王安石这样的书法经典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朱松对苏轼、王安石两位宋代文豪的赞扬。首句“相马评书世未知”中,诗人以相马、评书比喻世人难以识别人才,表达了才华横溢的文人往往被埋没的现象。接着的“要从风骨识权奇”则强调从他们的诗文中去领悟他们的独特之处。 “半山妙墨翻风雨”称赞了王安石文章的气势磅礴和表达力,如“翻风雨”般激动人心。而“尚有典刑今复谁”则言苏轼的文章乃典范之作,其高雅格调及深远的影响至今无人可及。全诗寓情于景,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两位文学巨匠的风采,同时流露出诗人对他们作品深深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次韵答梦得送荆公墨刻》是宋朝诗人朱松在公元1100年左右创作的。当时朱松是一位文人士大夫,他与王安石、苏轼等文人交往甚密。朱松创作这首诗的时期,正值北宋后期,政治氛围相对宽松,文人士大夫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较为频繁。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朱松正面临着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一直以儒家的忠君报国思想为指导,积极参政议政,希望为国家做出贡献。然而,现实的政治环境并不如他所愿,他感到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无奈。 与此同时,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也非常丰富。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已经相当完善,士人阶层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儒家学说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想。此外,佛教和道教也在民间广泛传播,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