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峰行为外舅寿
有崇南岳之五峰,倚天壁立云蒙鸿。
我尝振衣峰顶立,颇似吾乡好峰七。
七峰五峰小大虽不齐,气象峍兀实似之。
牛首峨峨峙双阙,蕉岭杨梅两奇绝。
南台林磵佛世界,百丈烟霞龙洞穴。
仙人冠剑端且凝,仙源万叠秋空横。
萦青缭白望不断,好似衡山山下看。
向来秀孕两宗工,文章节操为世雄。
百年山川久寂历,人物今有仙游翁。
翁才古干将,翁目岩下电。
千牛解剥刃有余,万象妍媸镜中现。
可持龙虎节,可运玉帐筹。
才高惊众世弗售,祗令遗爱留丹丘。
丹丘遗爱人人夸,经界宽租惠最多。
后皇嘉之锡异梦,使汝有子登巍科。
翁寿当万千,翁年才八十。
视昔殷大夫,仅乃十之一。
渭川出处付何心,独探玄关深更深。
舞鹤山前春色好,静对七峰长不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遥远的南方,矗立着五座巍峨的山峰,直冲云霄,云雾缭绕。我曾经穿着丝绸衣服站在山顶,似乎感受到了家乡美丽的七大山峰的魅力。这七大山峰和五大山峰虽然大小不一,但它们的雄伟气魄却如出一辙。
那牛首双峰就像门前的双阙,屹立不倒;而蕉岭和杨梅岭则各有千秋,呈现出奇特的美景。南台山涧犹如佛国净土,百丈烟霞中的龙洞神秘莫测。山顶上仿佛有神仙驻足,仙源重重,如同秋天碧蓝的天空一般宽广无际。青山绿水,连绵不绝,让我想起了南岳衡山的壮丽景色。
这片土地孕育了无数杰出的人物,他们的文章和品德都是举世公认的卓越。在这沉寂已久的山川之间,如今又有一位游仙翁脱颖而出。他才华横溢,洞察世事,犹如古代的干将,有着犀利的眼光。他游刃有余地剖析万物,使得世间的种种美好与丑陋都显露无疑。
他的才干足以执掌兵符,运筹帷帐,然而却因才高而被世人冷落。只留下美好的传说在山野间流传。他开垦土地,减轻税负,受到百姓的赞誉。他的德行被后人铭记,成为传世佳话。
皇帝嘉奖他的功绩,赐予他美梦般的愿景: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培育出登科的贤才。他寿命绵长,虽然已经80高龄,却仍然精神矍铄。比起过去的大夫殷,他还仅仅只是其中的十分之一呢。他秉持淡泊名利的心态,探索学问的深邃奥秘。在舞鹤山前,他欣赏着春日的美好景致,静静地面对七大山峰,长寿延年。
去完善
释义
1. 南岳:即湖南衡山,此处以五峰代表。
2. 振衣:整理衣裳,表示郑重。
3. 七峰:诗人的故乡山名,共七座山峰。
4. 小大虽不齐:指七峰与五峰大小不同。
5. 牛首:双阙之一,位于南京。
6. 峨峨:高耸的样子。
7. 峙双阙:意为屹立着两座宫殿。
8. 蕉岭杨梅:两个奇景之地。
9. 南台:在南京城的一处地方。
10. 林磵:树林和水涧。
11. 佛世界:佛教的世界观。
12. 百丈:指高山。
13. 烟霞:比喻仙境。
14. 龙洞穴:龙的居所,形容地势险要。
15. 仙人冠剑:仙人戴着的冠和剑。
16. 端且凝:态度端庄严肃。
17. 万叠:重叠的山峦。
18. 秋空横:秋天的天空广阔无垠。
19. 萦青缭白:青山绿水连绵不断。
20. 相似:形状相仿。
21. 秀孕两宗工:才华横溢的两大家。
22. 文章节操:指文学创作和道德品质。
23. 为世雄:成为世人所敬仰的人物。
24. 山川久寂历:山川长久寂静无声。
25. 人物:指文人墨客。
26. 仙游翁:游玩的老者。
27. 古干将:喻指老翁才学渊博。
28. 岩下电:目光锐利。
29. 千牛解剥:处理问题游刃有余。
30. 万象妍媸:各种事物的美好与丑陋。
31. 镜中现:清楚展现。
32. 可持龙虎节:担任军政要职。
33. 可运玉帐筹:在军事行动中出谋划策。
34. 惊众世弗售:众人对其才能感到惊讶却无法得到赏识。
35. 祗令遗爱留丹丘:只让美好的品德留在人间。
36. 丹丘遗爱:赞美白岩老人的高尚品质。
37. 宽租惠最多:减轻税收,给予百姓很多恩惠。
38. 后皇嘉之锡异梦:皇帝赞赏并赐予他崇高的地位。
39. 有子登巍科:有一个儿子荣登科举高峰。
40. 翁寿当万千:祝老人长寿,岁数很大。
41. 翁年才八十:诗人已年逾八旬。
42. 视昔殷大夫:指与殷商大臣比较寿命。
43. 仅乃十之一:活到古人寿命的十分之一。
44. 渭川出处:指白居易游历的经历。
45. 独探玄关深更深:深入探索哲学道理。
46. 舞鹤山:古地名。
47. 春色好:赞美春天的美景。
去完善
赏析
《七峰行为外舅寿》是南宋真德秀的一首五言诗。全诗以七峰行为题,描述了湖南的七峰山,即牛首山、峨眉山、蕉岭山、杨梅山、南台山、百丈山和仙人山。诗人通过赞美七峰山的壮丽景色,寓意他的外舅(母亲的兄弟)如这七峰山一般气宇轩昂,具有高尚的品质和高超的智慧。诗人期望他能够担任要职,为民谋福利。最后,诗人祝愿他的外舅长寿,身体健康。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哲理,表达了诗人对外舅的美好祝愿和崇高敬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七峰行为外舅寿》是南宋诗人真德秀为庆贺其舅舅生日而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七峰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外舅的敬仰之情。真德秀在南宋时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山水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
在创作这首诗时,真德秀正处于人生的鼎盛时期。他曾任尚书省左仆射,主持朝政,为国家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南宋王朝的衰落,真德秀在政治上的抱负逐渐破灭。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真德秀转而投身于文学创作,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诗歌之中。
在南宋时期,社会政治矛盾日益尖锐,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真德秀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荣做出贡献。然而,现实的残酷使他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因此,他在诗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悲哀和无奈的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