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贡院举梁八咏 其五
梁脊伊谁姓氏题,梅溪去后有苕溪。
自惭拙守何为者,强策驽骀继駃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梁上的脊伊是哪个姓氏的标题,梅溪离开后又到了苕溪。
我自己都觉得惭愧,我这个笨拙的人在这里做什么呢,强行鞭策着劣马追赶那些骏马。
去完善
释义
1. 伊谁:是谁。
2. 梅溪:梅溪书院,是南宋时著名学者朱熹主持讲学的书院。
3. 苕溪:苕溪为浙江水名,位于今浙江省湖州市。这里是作者将自己和梅溪的继承者相比拟。
4. 自惭:自我惭愧。
5. 拙守:在此指自己担任的泉州贡院的工作。
6. 何为者:为何存在,做什么工作的人。
7. 强策:勉强鞭策。
8. 驽骀:指才能低下的人。
9. 駃騠:骏马,良马。这里指人才中杰出的人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泉州贡院举梁八咏 其五》,作者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政治家真德秀。诗中的“梁脊伊谁姓氏题”指的是贡院的举梁上题写着一些姓氏,这可能是指过去的进士们留下的痕迹。接着诗人提到梅溪和苕溪,这是比喻那些优秀的人才,他们就像美丽的溪水一样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接下来诗人以自我嘲谑的口吻写道:“自惭拙守何为者”,表示自己作为贡院的主考官,感到自己才能有限,有些力不从心。但他还是决心要尽力而为,于是又说道:“强策驽骀继駃騠。”这里用了“驽骀”来形容自己才能平平,而“駃騠”则喻指优秀的马匹,他希望自己能像驽骀马追赶骏马一样,尽力培养和选拔优秀的人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泉州贡院举梁八咏 其五》是南宋著名政治家、学者真德秀(1178-1235)的一首描绘科举考试场景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29年,当时真德秀正在福建泉州担任知州一职。
在这段时间里,真德秀的人生际遇颇为丰富。他历任朝廷要职,先后担任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曾一度辞官归隐,后又复出任职。他在任期间,勤政爱民,推行改革,为国家治理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他也因为直言不讳地批评时政而受到排挤,政治生涯颇为坎坷。
在这个时期,南宋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蒙古帝国崛起,不断对南宋发动侵略战争,使得国家内外交困。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权力斗争激烈,政治腐败严重。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真德秀深感忧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整顿朝纲,振兴国家。
在这样的背景下,真德秀创作了《泉州贡院举梁八咏 其五》这首诗。诗中通过对科举考试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才选拔的重视和对国家治理的关切。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和期待,表达了他渴望通过科举选拔贤才,以振兴国家的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