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南岳上封寺
好风一夜扫阴霖,涌出群山紫翠深。
眼界豁然因有觉,六尘空后见真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好的风儿一晚上就吹散了阴霾细雨,犹如从山中涌出的青翠欲滴。视野顿时豁然开朗,仿佛看到了万物背后的真相,心灵在这空灵之地得到了真我的呈现。
去完善
释义
1. 南岳:指南岳衡山,位于湖南中部。
2. 上封寺:衡山南岳庙旁的一座寺庙,始建于唐代。
3. 阴霖:阴雨连绵的天气。
4. 涌出:涌现,突然出现。
5. 紫翠:指紫色和绿色的山峰,形容山景之美。
6. 眼界:视界的范围。
7. 豁然: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8. 六尘:佛教用语,指六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意。
9. 空:使虚无,不执着于物欲。
10. 真心:真实的内心,指抛开世俗杂念后的心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登临南岳时的心灵感悟。首句“好风一夜扫阴霖”描绘了天气的转变,一夜之间原本阴霾的天气变得清爽宜人,为接下来的游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二句“涌出群山紫翠深”形象地表现了雨后初晴、山色如画的景象,进一步拓展了视野,丰富了感官体验。接下来两句“眼界豁然因有觉,六尘空后见真心”则转向内心感受,通过对比视觉、听觉等六种感觉的消失与内心真实的觉醒,强调了在忘却外物纷扰之后,方能体会到生命的真实与美好。整首诗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一次心灵成长的历程,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哲理素养和高远的审美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南岳上封寺》是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真德秀在担任湖南安抚使期间创作的一首描写登临南岳的诗歌。这首诗歌是在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创作的。
当时,真德秀因直言敢谏而被罢免了官职,后被任命为湖南安抚使。在这段时间里,他面对个人命运的起伏,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自然的永恒。这使他更加珍惜当下,也更加热爱生活。因此,当他登上南岳,看到壮丽的山水景色时,内心的情感得以抒发,写下了这首《登南岳上封寺》。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南宋正处于社会动荡的时期。金兵屡次南下侵扰,人民生活困苦。然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真德秀仍然坚定地追求儒家理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国家的命运。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