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春社之明日请尊老会于西山之精舍庞眉皓
耆年自是国之珍,何间衣冠与隐沦。
华发共成千一岁,清樽相对十三人。
休谈洛社遗风旧,且颂仙游庆事新。
三径未荒宜早退,要将寿栎伴庄椿。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年自然是国家的珍宝,不应区分衣着和隐居者。
白发共同度过千岁,在酒杯前相互面对有十三人。
不要谈论洛阳旧日的遗风,让我们歌颂新的幸福时刻。
应该早早退休,享受老年生活,用长寿松陪伴岁月。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壬午:即指宋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
2. 请尊老会于西山之精舍:邀请老人在西山的一处清静房舍集会。
3. 庞眉皓首:形容老年人须眉苍白的样子。这里是指年纪大的人。
4. 耆年:指老年人,也可特指六十岁以上的人。
5. 自是:自然是。
6. 国之珍:国家的珍宝,意为国家宝贵的财富。
7. 何间:不管有何种分别。
8. 衣冠:这里指的是士人,亦即文人。
9. 隐沦:隐居之人,指避世不仕的隐士。
10. 华发:花白的头发,指老年人的头发。
11. 千一岁:年龄相仿。千岁表示非常长久的年份,借指很长的岁月。
12. 清樽:干净的酒杯,指喝酒。
13. 洛社遗风:东晋时期的高士谢安、王羲之等人结成“洛社”,崇尚隐逸之风,此处借指尊老会的传统风尚。
14. 且颂:暂且赞美。
15. 仙游:原指仙人游行的地方,此处为双关语,既表示仙人游历过的美好景象,又指自己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
16. 庆事新:庆贺的事情年年都有新的。
17. 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此处用来表示自己已经有归隐的想法。
18. 宜早退:应该早点退出仕途。
19. 寿栎:长寿的象征,即指橡树。
20. 庄椿:庄周的寿命,这里用庄周的故事暗喻自己想要像他那样健康长寿。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五言诗中,诗人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老者相聚、共享醇酒的画面,以此来赞美老年人对国家的重要和宝贵。诗人将华发老人比作千岁古树,强调了他们智慧经验的丰富。而清樽相对的十三人则象征了这年龄段群体的团结和友情。诗人并没有去深究洛社遗风的过去,而是着眼于当前这群人的欣喜和幸福。同时,诗人还提醒老年人们要早早退居田园,过上与庄子、列子这样的长寿者相伴的闲适生活。整首诗既表现出了对老年人的尊敬与关心,又传达了诗人热爱自然、追求宁静生活的理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壬午春社之明日请尊老会于西山之精舍庞眉皓》是南宋理学家真德秀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1222年,即壬午年。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已经建立,但社会政治形势仍然复杂。真德秀作为一名理学家,关注国家治理和民生问题。他在这一年春季邀请尊老会于西山精舍,以期交流思想、探讨国策。“庞眉皓”是指头发花白的老年人,他们代表着社会的智慧和经验。
当时,北方的蒙古势力正在逐渐壮大,对南宋构成威胁。国内的政治斗争也十分激烈,皇帝软弱无能,奸臣当道。在这种背景下,真德秀等人希望能够通过尊老会这一形式,汇聚民间智慧,为国家治理提供有益的建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