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秦望山

标题包含
登秦望山
南登秦望山,目极大海空。朝阳半荡漾,晃朗天水红。 溪壑争喷薄,江湖递交通。而多渔商客,不悟岁月穷。 振缗迎早潮,弭棹候长风。予本萍泛者,乘流任西东。 茫茫天际帆,栖泊何时同。将寻会稽迹,从此访任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向南登上秦望山,放眼望去是无边的大海和天空。太阳在海上初升,半遮半掩,天与海的红色光芒交相辉映。山川湖泊争相涌出流水,江河湖海互相连接沟通。这里有很多渔民、商贩和旅客,他们似乎并未意识到时光的流逝。 振翅迎接早潮,停桨等待顺风。我本来就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顺着水流随处东西。漫天无际的帆影,不知何时才能共同停靠停泊。我将去寻找会稽的踪迹,从这里拜访任公子。
去完善
释义
1. 秦望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支流富春江畔的著名山峰,海拔98米。 2. 南登:向南攀登。 3. 目极:用尽目力远望。 4. 朝阳:初升的太阳。 5. 荡漾:水波荡漾。 6. 晃朗:明亮,光彩照人。 7. 天水红:天空和水面映照出一片红色。 8. 溪壑:溪流和深谷。 9. 喷薄:涌出水面的水流。 10. 江湖:江河与湖泊。 11. 递交通:相互连接的交通网络。 12. 渔商客:打鱼和经商的人。 13. 不悟:不明白,不了解。 14. 岁月穷:时间过得很快。 15. 振缗:拉起船帆准备启航。 16. 迎早潮:迎接早晨的潮水。 17. 弭棹:停泊船只。 18. 候长风:等待顺风吹拂。 19. 萍泛者:指生活漂泊不定的人。 20. 乘流:顺着水流方向航行。 21. 西东:指任意方向。 22. 茫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23. 天际帆:天边的航船。 24. 栖泊:暂时歇息。 25. 同:一同到达目的地。 26. 会稽:古地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 27. 任公:传说中海上的善游者。这里指作者要寻访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
赏析
薛据的这首《登秦望山》以壮丽的山水景色和深沉的人生哲理为基调,展现了一幅海洋、江河、湖溪相互交融的美景。开篇两句“南登秦望山,目极大海空”中,诗人以南登的视角展现出登高望远,视野开阔的景象。接下来的两句“朝阳半荡漾,晃朗天水红”,诗人描绘出日出时的美丽景象,阳光在水面上荡漾,照亮了天空和水面,一片红艳的场面。“溪壑争喷薄,江湖递交通”则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河流湖溪的独特风貌。而“不悟岁月穷”则是借景抒情,表达了人们对岁月匆匆流逝的感慨。 之后的几句诗则转向诗人自我内心的表达。“振缗迎早潮,弭棹候长风”体现了诗人迎接挑战、面对困难的决心。随后他述说自己的命运就如同漂浮的浮萍,顺应着水流的方向前行,无所适从。“茫茫天际帆,栖泊何时同”透露出诗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迷惘与期待。最后的两句“将寻会稽迹,从此访任公”则表现了诗人决心寻找先贤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以此来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秦望山》是唐朝诗人薛据于天宝八载(749年)所作的一首诗。此时正值安史之乱前夕,唐朝国力开始由盛转衰。 作为盛唐时期的重要诗人,薛据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个人身世之感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这一年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这使他产生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希望通过自己的诗篇反映社会现实。 在薛据生活的时代,唐朝正处于极盛时期的后期,政治局势逐渐动荡不安。皇帝的荒淫无度、权臣的争权夺利以及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使得民间疾苦日益严重。这些现象使诗人深感忧虑,并通过《登秦望山》一诗表达了自己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