迓杨守宿九峰
木落闽山暮,云深野寺秋。
寒花空照眼,浊酒不禁愁。
宦拙羞奔走,时危且滞留。
迥廊供徙倚,万虑寄冥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树木凋零,福建山区的傍晚来临;
云雾缭绕,野外的寺庙显露出秋天景象。
寒冷的花朵徒然照亮双眼,
浊酒却难以化解心中的忧愁。
我因愚钝而羞于奔波官场,
当形势危险时只能暂时留在这里。
在长长的走廊上漫步徘徊,
万千思绪寄托在深深的探寻之中。
去完善
释义
1. 木落:指树叶凋落,秋天到来的景象。
2. 闽山:福建地区的山。
3. 云深:形容云层深厚,遮挡视线,比喻偏远幽静的地方。
4. 野寺:乡村山野间的寺庙。
5. 寒花:秋冬季节开放的花卉,此处借指九峰的秋色。
6. 照眼:明亮的景物映入眼帘。
7. 浊酒:用浑浊的糯米酿制的米酒。
8. 不禁愁:难以抑制内心的忧愁。
9. 宦拙:为官不熟练、不得志。
10. 羞奔走:羞愧于四处奔走谋求官职。
11. 时危:政治形势严峻。
12. 且滞留:暂时停留在九峰这个地方。
13. 迥廊:曲折的长廊。
14. 徙倚:徘徊,彷徨。
15. 万虑:各种忧虑。
16. 寄冥搜:寄托在深远的探索中。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迓杨守宿九峰》中,诗人黄公度以深秋季节的闽山为背景,展现出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画面。在诗人眼中,落木和飘荡的云朵使山色更加浓烈,使秋天的气氛更加浓重。这一环境因素也成为诗人情感的载体,将诗人的心情投射到外界景色之中。
诗中的"寒花空照眼,浊酒不禁愁"则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菊花(此处指代“寒花”)盛开在秋天,虽然美丽但却孤独地绽放,这也象征着诗人孤寂的心境。同时,诗人借浊酒消愁,表达了他的无奈与沉痛之情。这与诗人眼前的自然景色形成对比,更凸显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接着诗人通过"宦拙羞奔走,时危且滞留"表达了不愿趋炎附势的个性以及不愿为名利而奔波劳碌的态度。这也是他对时事的判断,揭示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担忧。
最后,"迥廊供徙倚,万虑寄冥搜"表现了诗人徘徊、沉思的状态。独自在迥廊间徜徉,心中却涌动着无数的思绪。这里既包含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表现了个人的孤独与迷茫。通过这两句,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情感交织、深沉动人的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迓杨守宿九峰》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黄公度之手,创作于公元1165年。黄公度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文人,曾担任过御史台主簿、秘书省正字等官职。他的诗作多抒发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风格清新自然,深受时人喜爱。
这首诗创作的时期,正值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金兵不断南下侵扰的时期。当时,南宋朝廷内部斗争激烈,政治腐败严重,民生疾苦深重。黄公度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国家民族的危亡,因此在他的诗歌中,时常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首诗是黄公度为迎接新任州郡长官杨守而作的。他选择在一个名为“九峰”的地方接待杨守,表达了对他寄予厚望,期待他能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的心情。同时,通过描绘九峰的壮丽景色,也隐含着希望南宋朝廷能像九峰一样坚不可摧,抵御外侮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