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夕寄友人时有与歌者南北

标题包含
春夕寄友人时有与歌者南北
芳径春归花半开,碧山波暖雁初回。 满楼月色还依旧,昨夜歌声自不来。 愁眼向谁零玉筯,征蹄何处驻红埃? 中宵吟罢正惆怅,从此兰堂锁绿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花草小径的春天归来,花朵才开放一半;青山绿水之间,春天来了大雁开始北归。 月光洒满高楼,依然如故;昨夜美妙的歌声,却再也没有响起。 满怀愁绪的眼睛在寻觅谁的泪水,长途跋涉的马匹在哪里歇息? 半夜朗诵完诗篇的我,更加惆怅不已;从今以后,那幽静的住所将被青苔锁住。
去完善
释义
1. "春归":春天的离去。这里指春天将要结束的时候。 2. "碧山":青山绿水之义,常用来形容美好的景色。 3. "波暖":水面上的波光暖意。 4. "雁初回":大雁开始北飞,意味着春季即将结束,夏季即将来临。 5. "月色":月光。 6. "愁眼":表达忧愁的眼神。 7. "玉筯":指眼泪。 8. "征蹄":远行的马蹄声。 9. "红埃":红色的尘埃,这里代指远去的行人和远方的景象。 10. "中宵":半夜时分。 11. "兰堂":华美的房屋。 12. "绿苔":绿色的青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春夕寄友人”,其主题即是诗人通过描绘春天傍晚的景色,表达了他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联以春天的景象作为开篇,“芳径春归花半开,碧山波暖雁初回”,展示了春天自然的美景,让读者感受到春日生机勃勃的氛围。而颔联则笔锋一转,将视角引回到诗人的生活环境中:“满楼月色还依旧,昨夜歌声自不来。”这里的“月色依旧”与“歌声不来”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生活中的一种变化,一种期待被打破的感觉。这种失落情绪在颈联和尾联中被进一步地渲染出来:“愁眼向谁零玉筯,征蹄何处驻红埃?”“中宵吟罢正惆怅,从此兰堂锁绿苔。”这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他对生活变化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韵律优美,使人在欣赏春天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那一份难以言表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春夕寄友人时有与歌者南北》是唐朝诗人罗邺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晚唐时期,也就是公元8-9世纪。这个时期,大唐盛世已经过去,社会政治逐渐走向衰落,战争和动荡不时出现,但诗歌文化依然繁荣。 罗邺在这个时期的经历颇为丰富,他曾任官职,后因种种原因退居田园。在这段人生历程中,罗邺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目睹了社会的种种现象。这些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沉的思考和浓厚的情感。 在《春夕寄友人时有与歌者南北》这首诗中,罗邺描绘了春天夜晚的景象,表达了与朋友离别、与歌者相遇的心情。这种心情既有对友情的怀念,也有对生活的感慨。诗人以春天的美好景象为背景,展现了当时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罗邺还通过“南北”一词暗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由于战乱和动荡,许多人被迫离家流浪,生活困苦。这首诗正是通过这些元素,传达了诗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体验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