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铁石槎牙玉粒姿,诗中图画画中诗。
半棱山色初晴后,一截谿烟欲暝时。
流水带云栖瘦影,小窗和月上横枝。
老来自觉吟情拙,莫遣孤山怨鹤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铁石般的峭壁犹如玉石般精致优雅,诗歌中的画境就是画意中的诗意。
半山腰的景色在雨后初晴时分,山间的溪烟也在傍晚时分显得朦朦胧胧。
流水带走云朵留下瘦削的倒影,月光透过窗户映照在枝头。
年岁增长觉得自己的诗情不够,不要让孤独的诗人抱怨鹤知晓。
去完善
释义
1. 铁石槎牙:指梅花的枝干坚硬,形态独特。槎牙,错杂的样子。
2. 玉粒姿:形容梅花的花朵如同玉石般晶莹润泽。
3. 半棱山色:此处是指诗中描绘的梅花所在的景色。棱,山峰。
4. 一截谿烟:指溪流上漂浮的水汽。截,片段;菸,烟气。
5. 流水带云:指流水中映出的云朵倒影。
6. 小窗和月:小窗与月光相呼应。
7. 老来自觉吟情拙:诗人老年时自我感觉诗歌创作才能已经衰退。
8. 莫遣孤山怨鹤知:不要让别人知道我晚年创作诗歌的能力已大不如前。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以梅花著称。怨鹤,相传是古代隐士子猷的爱鹤,后来成为隐居的象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诗人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首句“铁石槎牙玉粒姿”形象地描述了梅花凌霜傲雪、坚韧不拔的品质。第二句“诗中图画画中诗”则强调诗人将画作与诗词相融合,以此赞美梅花的美丽姿态。
在接下来的四句中,诗人从多个角度展示了梅花在不同情境中的风采。“半棱山色初晴后”描述的是阳光照耀下梅花的亮丽身影;“一截谿烟欲暝时”则刻画了暮霭之中梅花的朦胧之美。接下来的两句——“流水带云栖瘦影,小窗和月上横枝”则进一步强调了梅花在自然中的独立与傲骨。最后两句“老来自觉吟情拙,莫遣孤山怨鹤知”则表现了诗人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执着以及不愿让孤独鹤抱怨的情感。整首诗用词精炼,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梅花的品质和特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梅花》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缪鉴在乾隆年间创作的。在这期间,清朝正处于繁荣时期,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由于社会等级的划分和科举制度的局限,许多知识分子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感到郁郁不得志。
缪鉴正是这样一个怀才不遇的文人。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虽然具有一定的文学才华,但始终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认可。这种失落感和对现实的不满,使得他在创作《梅花》时,通过描绘梅花的品质和高洁,表达了自己坚守情操、不媚俗的精神追求。
此外,清朝乾隆年间正值康乾盛世的尾声,国家表面上看似繁荣,实则矛盾重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缪鉴通过赞美梅花的坚韧和傲骨,也反映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腐败现实的批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