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僧
两脚行来铁石坚,相逢去住总随缘。
谈空舌本原无语,打破机关不用拳。
山槛看云斋鼓后,竹窗听雨夜灯前。
客来瀹茗煨寒柮,味胜庐峰第一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走在坚硬的铁石路上,相遇离别皆随缘分。
谈论空无,本来无话可说,解开心结无需拳头。
在山的门槛上看云,斋鼓之后;竹窗下聆听雨滴,夜晚灯光前。
客人来了煮茶取暖,味道胜过庐山的第一泉。
去完善
释义
1. 铁石坚:比喻意志坚定。这里形容僧人徒步跋涉的坚韧品质。
2. 行来:行走。
3. 去住:指离开或停留。这里指诗人与僧人的相遇分离。
4. 随缘:顺应自然、不强求的态度。
5. 谈空:谈论佛教教义中的“空”的观念。
6. 舌本:口舌之根本。这里是比喻说法,表达谈论佛教教义时内心平静无波。
7. 无语:无言以对,即无法反驳对方观点。
8. 打破机关:破除世俗偏见,放弃复杂的心机。
9. 山槛看云:在山间栈道上看云朵飘过。
10. 斋鼓:寺庙中用于报时的鼓声。
11. 竹窗听雨:在竹子做的窗户旁聆听雨水滴落的声音。
12. 夜灯前:在夜晚灯光下。
13. 瀹茗:烹煮茶水。
14. 煨寒柮:用炭火取暖。
15. 味胜庐峰第一泉:味道胜过庐山最高处的泉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通俗易懂、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山间寺庙与僧人相遇、交流的情景,以及他们对禅宗哲学的领悟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将禅师的生活刻画得生动有趣,体现出一种宁静、超脱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僧》是唐代诗人缪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具体创作时间未详,但据史料记载,缪鉴生活在唐玄宗时期(712-756年)。这首诗表达了对僧人离群索静、修身养性的敬仰之情。
在唐玄宗时期,社会相对繁荣稳定,宗教文化氛围浓厚。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僧人在社会上受到尊重。缪鉴作为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对僧人修行的生活充满了敬意和向往。这首《赠僧》正是表达了这种情感。
从作者个人生活经历来看,缪鉴并非达官显贵,而是一个普通的文人士大夫。他在这个时期可能经历了官场上的失意或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从而产生了对禅意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缪鉴在寻找精神寄托的过程中,对僧人的崇敬以及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