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贾岛

标题包含
寄贾岛
寂寞荒原下,南山祗隔篱。 家贫唯我并,诗好复谁知。 草色无穷处,虫声少尽时。 朝昏鼓不到,闲卧益相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姚合(777年-843年),字大凝,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著名文学家、诗人,与贾岛并称“姚贾”。 姚合出身贫寒,年轻时曾以卖药为生。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歌创作。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寂静的原野里,青山如篱笆般相隔不远。 家境贫寒的我与邻居为伴,佳作虽好却无人欣赏。 绿草地无尽头,夏虫的鸣叫声渐渐消歇。 早晚听不见锣鼓喧嚣,悠闲地躺着更加舒适宜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贾岛:唐代诗人,擅长五律和咏史抒怀题材的诗。 2. 姚合:唐朝晚期著名诗人。 3. 寂寞荒原下,南山祗隔篱:寂寞一词描绘了环境之偏僻;“南山”指南山山脉;“祗隔篱”表示贾岛居住的地方与姚合相隔不远。 4. 家贫唯我并,诗好复谁知:描述贾岛生活贫困但文采横溢,但为世人所知不多。 5. 草色无穷处,虫声少尽时:形容草色、虫声遍布,表现出自然环境的生机活力。 6. 朝昏鼓不到,闲卧益相宜:朝暮时分没有鼓声打扰,凸显了此地的宁静,适合闲暇休息。
去完善
赏析
《寄贾岛》是一首描绘孤独和宁静的诗。诗人以荒芜的原野为背景,强调自己与外界的联系有限,只能看到南山的一角。这与“家贫唯我并,诗好复谁知”的描述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虽然贫穷,但他的诗歌才华却无人知晓。接下来的两句“草色无穷处,虫声少尽时”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景与宁静的氛围。最后两句“朝昏鼓不到,闲卧益相宜”则是说无论日夜如何更替,诗人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乐于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贾岛》这首诗,出自于唐代诗人姚合之手。姚合生活的时代正值晚唐时期,这个时期朝廷腐败、政治黑暗、宦官专权,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大背景下,姚合曾入仕为官,但他深感官场黑暗,无法适应,因而退隐山林,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首诗便是他在山林中的寄寓之作。 这首诗通过描述自然界的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在诗中,他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形象,描绘出宁静、美好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然而,这种美好的景象又与现实社会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诗人更加渴望逃离世俗的纷扰,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