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社出郊
千寻古栎笑声中,此日春风属社公。
开眼已怜花压帽,放怀聊喜酒治聋。
携刀割肉余风在,卜瓦传神俚俗同。
闻说已栽桃李径,隔溪遥认浅深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千年古树的欢声笑语中,春天的和风属于乡村的神灵。睁眼便看见繁花紧压在帽子上,心情愉悦地享受着美酒来缓解耳聋的症状。还保留着用刀具切割祭品的遗风,用最朴素的泥土刻画神像与民间习俗一样。听说那边已经种下了桃花和李树的小径,隔着溪流远远地就能辨认出深浅不同的红色花朵。
去完善
释义
1. 春社:古代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这一天村社集会欢庆,称作“春社”。
2. 出郊:指离开城市到郊外游玩。
3. 千寻古栎:形容树高大,寻是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4. 笑声中:形容欢快气氛。
5. 属社公:意指春社日的欢乐属于大众共享。
6. 开眼已怜花压帽:看到满树鲜花低垂到帽子上的情景,心生喜爱。
7. 放怀聊喜酒治聋:尽情享受美酒带来的快乐,似乎能治疗听觉不灵。
8. 携刀割肉余风在:描述古人春社日宰杀猪羊分享食物的习俗。
9. 卜瓦传神俚俗同:用瓦片占卜以求神明庇佑,这是民间的习俗。
10. 闻说已栽桃李径:听说那里已经种满了桃树和李树。
11. 隔溪遥认浅深红:站在对岸的小溪边,远远地就能辨认出桃花和李花的深浅红色。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诗人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社景象。首句“千寻古栎笑声中”以古栎为背景,营造出热闹而欢乐的氛围。次句“此日春风属社公”巧妙地将春风与社公相连,为下文铺垫了感情基调。接下来的三、四句“开眼已怜花压帽,放怀聊喜酒治聋”写出游人欣赏春花、畅饮美酒,心情愉悦的画面。五、六句“携刀割肉余风在,卜瓦传神俚俗同”揭示了村民庆祝春社的活动,展现了民间风俗的淳朴与深厚。末句“闻说已栽桃李径,隔溪遥认浅深红”通过远景描绘出桃李花争相斗艳的美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整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春社游宴的热闹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社出郊》是南宋著名画家、文学家李公麟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初期,大约公元1140年左右。
在这段时间里,李公麟以其卓越的艺术才能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和尊敬。然而,他也深受战乱之苦,亲眼目睹了百姓生活的艰难和社会的动荡。这种矛盾的情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和国家的命运。
在南宋初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金兵南下,攻占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随后,赵构在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权,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无力抵抗金兵的进攻,国家局势岌岌可危。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公麟创作了这首《春社出郊》。诗中以田园风光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的不满。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