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昭怀皇后诗二首 其二
愍册哀荣绝,鲜原卜兆安。
世家金穴旧,大隧玉衣寒。
何意簪花柰,空遗刈畹兰。
神游泰陵庙,永护月衣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非常遗憾悲伤地,这件事毫无光彩可言,因为它发生在一片祥和的土地上。这是一个富有的家族,然而世事难料,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一片寒冷。谁能想到这样的一个人,却只能以这样的方式离开我们呢?他留给我们的是那些割舍不断的悲痛和怀念。愿他在天堂安息,永远守护我们的心灵。
去完善
释义
1.愍册:这里指皇帝为昭怀皇后举行葬礼的仪式。愍册在古文中有哀怜之意,这里用来表达对皇后的哀悼之情。
2.哀荣:指丧事中的荣耀。
3.鲜原:是古代中国北方的一个地方,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在这里使用可能是取其象征意义,代表辽远的地方。
4.卜兆:古代选择墓地的一种方法,通过占卜确定吉地。
5.世家:有地位的士族大户人家。
6.金穴:是汉代富商樊嘉的代称,这里用金穴来比喻皇后的家族富有。
7.大隧:即宏伟的墓道。
8.玉衣:是汉代皇室贵族死后穿戴的玉器,这里借指昭怀皇后。
9.簪花柰:指采摘鲜花来悼念逝去的皇后。柰是一种水果,与簪花的寓意相连。
10.刈畹兰:指割断兰花的花瓣。兰在此处寓指昭怀皇后。
11.泰陵庙:指唐代帝陵祭祀场所,此处可能是泛指皇帝的陵庙。
12.月衣冠:指皇帝的冠冕,这里借指昭怀皇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吕为悼念昭怀皇后所作。首联以“愍册哀荣绝”起笔,表达了皇帝为昭怀皇后所举办的丧礼之隆重,用词简洁而有力。次句“鲜原卜兆安”则以“鲜原”暗指皇后的墓地,进一步表现了丧礼的庄重和悲伤氛围。
颔联“世家金穴旧,大隧玉衣寒”通过对世家和墓地的描绘,暗示了昭怀皇后身份的高贵。“金穴”在这里指的是皇家陵墓,象征着皇后家族的地位显赫;而“玉衣寒”则描述了墓葬中放置的玉石制品在寒风中的冰冷,以此表达出作者心中的哀悼之情。
颈联“何意簪花柰,空遗刈畹兰”则转向对昭怀皇后生平的缅怀。这里的“簪花柰”意味着皇后曾风华绝代,但无奈已经香消玉殒;而“刈畹兰”则是隐喻她对皇族的贡献,尽管她已经逝去,但她的美德却像兰花一样流传后世。
尾联“神游泰陵庙,永护月衣冠”则表达了作者期望昭怀皇后在天之灵能够长存于世,守护皇室的荣耀与尊严。整首诗运用了许多典故和象征手法,既表达了对皇后的深深悼念之情,又通过回顾其生平彰显出她的高贵品质,堪称一首感情深沉、技艺高超的悼亡之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挽昭怀皇后诗二首》是南宋诗人李吕创作的一组挽诗,哀悼了宋仁宗的昭怀皇后。这两首诗在形式上仿古、立意深厚,充分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度的艺术造诣。这组诗歌揭示了当时的历史事件,以及诗人的内心情感变化。
此诗二首中的“其二”写道:“帝子升遐日,群臣恸哭时。配贤原有庙,立后岂无儿。百辟瞻园寝,诸邦辍泛随。星陈北斗下,应照太微西。” 这首诗以哀悼皇后的去世为主题,表达了自己对皇帝的怀念之情,并对昭怀皇后的品行表示崇敬和赞誉。
这组诗歌创作于南宋时期,公元1126年。在这个时期,南宋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金兵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宋朝灭亡。而诗人李吕也在这段时间里不断迁徙流亡,他在南方一带过着漂泊的生活,内心的痛楚和对国家的担忧共同构成了他的精神世界。
李吕通过哀挽昭怀皇后,表现出他深重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他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历史洞见,揭示出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世事沧桑,使我们得以了解南宋历史的某些侧面。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