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
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沿着新建的堤岸漫步,不禁遥想那偃湖何时才能重现昔日烟波浩渺的朦胧景象?
去完善
释义
偃湖:地名,具体所指不详,可能为虚构或当地一处湖泊;烟水蒙蒙:形容湖面雾气缭绕。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写景开篇,将叠嶂山势比作万马奔腾,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动态十足的山水画卷。随后转入细腻描写,从湍急的溪流到弯月下的小桥,再到十万松林的壮观场景,无不体现出作者观察自然的敏锐与笔力的雄健。下半阕则由景及人,用典巧妙,将山峰拟人化为谢家子弟与司马相如,赋予其人格化的魅力。最后以“太史公”喻山川之雄深雅健,更显胸襟开阔。全篇融情于景,既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也暗含了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情感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辛弃疾人生中较为闲适的一段时期。彼时,他被弹劾去职,归隐于江西上饶的带湖之畔。在经历了宦海沉浮、壮志未酬之后,他寄情山水,试图在自然怀抱中寻得内心的宁静与慰藉。此词便是他徜徉于山水之间,面对眼前雄奇壮丽之景,感怀自身境遇而作。他将满腔的豪情与对山河的热爱融入笔端,借景抒怀,以松竹自喻高洁之志,又暗含壮心不已的复杂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