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韵余干试院即事呈诸公

标题包含
次韵余干试院即事呈诸公
风生帘幕撼层波,况值清秋一半过。 堂上簪裾方鹭集,案间图史已星罗。 东篱采菊朝尝酒,北里吹竽夜听歌。 早晚奏名闻黼坐,望中无奈白云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风吹动着帘幕,激起层层波浪,如今已是清秋时节,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屋子里身着华服的宾客齐聚一堂,而书桌上已经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书籍。早上在东边的篱笆旁采摘菊花,品尝美酒;晚上在北方的村落欣赏吹竽的音乐,聆听动人的歌曲。无论是早晨还是傍晚,都要向朝廷献上自己的才艺和名声,然而眺望远方,却无法左右那些自由自在的白云。
去完善
释义
1.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韵律来创作诗歌的一种方式。 2. 余干: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下辖的一个县。 3. 试院: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考试的地方。 4. 簪裾:簪指簪缨,古代的官吏;裾指衣襟,代指文人墨客。 5. 鹭集:白鹭聚集,这里比喻众多文人的聚会。 6. 图史:书籍,这里指代知识。 7. 星罗:星星罗列,形容繁多。 8. 东篱:源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指的是菊花盛开的田园风光。 9. 北里:古代城市中北部的区域,常指娱乐场所。 10. 吹竽:出自“滥竽充数”的故事,形容技艺不精的人混入其中。 11. 早晚:时间不久之后。 12. 奏名:向上级汇报成绩。 13. 黼坐:古代皇帝听政时的座位。 14. 望中:目光所及之处。 15. 白云何:指朝廷选拔人才的标准如同白云一样高不可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们在秋天相聚时的情景。首联以风生帘幕的生动景象引出季节变迁的主题,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颔联通过描写书院中的学者们齐聚一堂,展现了学术氛围浓厚的生活环境。颈联则以“东篱采菊”和“北里吹竽”两个典故分别暗示了诗人和友人们各自的雅趣,体现了诗人在生活中的品味。尾联则通过抒发出渴望在朝廷中获得声誉的愿望,表达出诗人对未来寄予厚望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丰富的意象,使人感受到浓郁的文人气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余干试院即事呈诸公》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商倚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98年,正值宋真宗统治时期。这一时期的宋朝,虽然社会相对稳定,但科举考试制度尚不完善,士人阶层在仕途中仍然面临诸多困境。 商倚,字虎臣,世居钱塘(今浙江杭州)。他幼年时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成年后,他参加科举考试,但因文采出众,遭人嫉妒,屡次落榜。直到公元997年,他才考中进士,进入官场。然而,他在官场上也遭遇排挤,仕途不顺。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商倚写下了这首《次韵余干试院即事呈诸公》,表达了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感慨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诗中,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考场的景象,展示了士人们为功名而拼搏的精神风貌。同时,他也呼吁朝廷关注科举制度的改革,为士人提供更加公平的机会。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