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县簿清心亭
君向池边展旧亭,坐临止水觉心清。
暑风菡萏尘难染,霜月苍烝节更明。
对酒独醒公外况,隔墙人语静中声。
谁怜老凤堪栖棘,梦断韶音奏九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您在池塘边修筑了古老的亭子,坐下来面对平静的水面,心境变得清澈宁静。炎热的风吹过荷花,却难掩其高洁之姿;霜冻的月光映照在古木之上,更显出节日的明亮。独自饮酒,清醒地体会到与他人不同的心境;寂静之中,能听到墙那边人们的交谈之声。有谁怜悯凤凰在这艰难的环境里栖息?美好的梦境已经消散,只留下悠扬的音乐回荡在心间。
去完善
释义
1. 题:题目的意思。
2. 县簿:指县衙的文书册籍。
3. 清心亭:此处指的是一个位于县衙内的小亭子,意在为官者在此处静心修养。
4. 君:您,此处指官员或诗人自己。
5. 池边:靠近池塘的地方。
6. 旧亭:指曾经存在的亭子。
7. 临:靠近。
8. 止水:静止不动的水面。
9. 觉心清:觉得心灵得到了清净。
10. 暑风:炎热的夏风。
11. 菡萏:荷花的别称。
12. 尘难染:形容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
13. 霜月:秋天的月亮,因其清冷如霜,故称为“霜月”。
14. 苍烝:指秋天时候的景象。
15. 对酒:独自饮酒。
16. 独醒:保持清醒的头脑。
17. 公外况:指公务之外的生活状态。
18. 隔墙人语:指隔着墙壁传来的人们的说话声。
19. 静中声:在宁静的环境中传来的声音。
20. 老凤:年老的凤凰,这里比喻年迈的官员。
21. 堪栖棘:能够忍受困境。
22. 梦断:梦境破灭。
23. 韶音:美好的音乐。
24. 奏九成:古代音乐的一种演奏形式,此处暗示无法实现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清心亭”内所感受到的宁静与清醒。从诗题和诗人的名字来看,这可能是他任职于某地官员时所作。下面是我对这首诗歌的赏析:
首联“君向池边展旧亭,坐临止水觉心清。”描述了诗人临池而建的亭子以及其在此处的心理感受。“觉心清”说明了这个环境带给诗人内心的清净与安宁。
颔联“暑风菡萏尘难染,霜月苍烝节更明。”这两句是写环境的美丽与宁静。尽管热风吹拂,荷花依然洁净,表明出尘世喧嚣难以侵入这个地方;到了秋夜时分,月光皎洁,显得十分明亮。
颈联“对酒独醒公外况,隔墙人语静中声。”是写诗人在此环境中,面对美酒却能保持清醒,同时可以听到墙外人们的交谈之声,意味着这里的清静并未让他感到孤独。
尾联“谁怜老凤堪栖棘,梦断韶音奏九成。”其中,“老凤”比喻诗人自己,“栖棘”表示居于困厄之中,暗指他的政治生涯并不如意。“梦断韶音奏九成”则表达了他对过去的美好时光及理想事业的怀念与无奈。整体来看,本诗描绘了一个清静、宜人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这个环境的喜爱,同时透露出了他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扰与挣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县簿清心亭》是南宋诗人邹极的作品,创作于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1189年)。在这个时期,南宋与金国议和,边境相对平静,而国内则出现了一种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主张“正心诚意”的理学思想,这对当时的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邹极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士大夫,在这个时期也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他在担任县簿期间,在办公处修建了一座名为“清心亭”的亭子,并在亭子上题诗一首,表达了他对“清心”境界的追求和对官场的超脱态度。这首诗就是《题县簿清心亭》。
邹极在淳熙年间的人生际遇较为平顺,他担任过县簿等职务,既有政治抱负,又崇尚道德修养。在南宋这个特殊时期,他一方面关注国家命运,另一方面也在寻求个人内心的宁静。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题县簿清心亭》,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和人格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