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翁亭歌
一翁亭高半空住,老健身轻若平步。
昔约隠者招不来,今日招魂返何处。
亭压峻岭出茂林,百里山水如镜聚。
俯窥井邑在涧底,凤台狮子沈烟雾。
豁然气象心胸开,阴晴异景天际来。
巧思难穷画工笔,冥搜不尽诗人才。
春归谷暖花卉乱,士女游嬉情烂漫。
暑风清快秋思多,玉树琼楼雪中看。
时时独上凭危栏,为爱孤松不可攀。
百年天畀作伴侣,偃蹇肯落尘凡间。
有时携琴坐松下,竹径虽扫门常关。
风吹清韵月散影,家僮不至那知还。
有时为招三两客,对松置酒味松德。
坏梁栋挠彼小材,大夫自是粗官职。
醉来摩松鳞触手,污松以官亦何有。
许由洗耳常不嗔,伯夷饿死吾无取。
登亭自负只一翁,四海退者岂我同。
多缘失志畏罪废,往往养誉要王公。
我由兰署出持节,按道适至亲庭中。
亟遭大变仅存息,无复有意图勋庸。
遂沥丹诚叩天阙,乞得真馆栖玉隆。
岁余尚厌仕籍在,抽簪解组颜犹红。
是非荣辱自此杜,生事无忧付农圃。
种蔬植果鸡鱼肥,日具宾庖式歌舞。
斯亭最后得景多,百年过半能几何。
经营土木亦可止,尽取此生适而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一翁亭:古代的一种亭子,因其独特的设计风格而著名。
2. 半空住:指亭子建在高处,仿佛悬浮在空中。
3. 老健身轻若平步:形容老人身体硬朗,走路如同平常一样轻松。
4. 昔约隠者招不来:这里提到的是古代的一位隐士,因各种原因未能邀请他来到这个亭子。
5. 今日招魂返何处:意指现在想要邀请他的灵魂回来,却不知该去往何处。
6. 亭压峻岭出茂林:描述了亭子的地理位置,位于险峻的山岭和茂密的树林之间。
7. 百里山水如镜聚:比喻山水的美丽景象就像镜子般汇聚在一起。
8. 俯窥井邑在涧底:站在亭子上向下俯瞰,可以看到城市和村庄在溪谷底部。
9. 凤台狮子沈烟雾:描绘了远处的风景,凤凰台和狮子山被烟雾笼罩,显得朦胧神秘。
10. 豁然气象心胸开:站在亭子上的开阔视野使人心胸开朗。
11. 阴晴异景天际来:描述了天气的变化,阳光和阴天时的不同景色从天际显现出来。
12. 巧思难穷画工笔:即使画家有巧妙的构思也难以完全描绘出这里的美丽景色。
13. 冥搜不尽诗人才:诗人用尽才能也无法将这美丽的景色全部写入诗篇。
14. 春归谷暖花卉乱:春天到来时,山谷温暖,各种花卉盛开,繁茂杂乱。
15. 士女游嬉情烂漫:描述了人们在春日里的欢乐情景,男女一起在户外活动,充满了浪漫氛围。
16. 暑风清快秋思多:夏天清风凉爽,秋天思绪繁多,四季更迭,各有其美。
17. 玉树琼楼雪中看:大雪覆盖下的亭子和树木犹如琼楼玉宇,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
18. 时时独上凭危栏:作者经常独自登上亭子,倚靠在高处的栏杆上。
19. 为爱孤松不可攀:表达了作者对亭子周围松树的特殊喜爱,因为它们孤傲挺拔,难以接近。
20. 百年天畀作伴侣:把松树看作是上天赐予的伙伴,陪伴自己度过漫长的岁月。
21. 偃蹇肯落尘凡间:赞美松树的高洁品质,不愿落入世俗尘埃之中。
22. 风吹清韵月散影:描述了清风吹过松树的清爽声音和月光下松影婆娑的美景。
23. 家僮不至那知还:表达了一种闲适的心境,即使家中仆人不在,也能悠然自得地生活。
24. 对松置酒味松德:指在松树旁摆设酒席,品尝松树的品格和风骨。
25. 坏梁栋挠彼小材:讽刺那些无能的小官员,他们在破坏社会秩序的同时,却自认为有才能。
26. 大夫自是粗官职:暗含了对这些人的嘲讽,他们认为自己的职位低微,但实际上却是社会秩序的破坏者。
27. 醉来摩松鳞触手:描述了作者醉酒后抚摸松树时的情景,表达对松树的亲近感。
28. 污松以官亦何有:表示作者对这些小官员的不屑,认为他们玷污了松树的品质。
29. 许由洗耳常不嗔:借用了许由洗耳的故事,表达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30. 伯夷饿死吾无取:引用了伯夷饿死不食周粟的故事,表示自己对清高品行的追求。
31. 登亭自负只一翁: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老年人。
32. 四海退者岂我同: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看法,认为那些放弃世俗追求的人并不与自己相同。
33. 多缘失志畏罪废:揭示了那些放弃世俗追求的人的动机,他们往往是因为失去志向或害怕罪行暴露而选择逃避。
34. 往往养誉要王公:讽刺了一些人为了博取名誉和地位,不惜讨好权贵。
35. 我由兰署出持节:作者从朝廷离职,出任地方官员。
36. 按道适至亲庭中:作者按照路线来到了亲人的住处。
37. 亟遭大变仅存息:描述了作者遭遇的变故,使他险些丧命。
38. 无复有意图勋庸:表示作者不再有任何追求功名的意愿。
39. 遂沥丹诚叩天阙:表达了作者对天道的虔诚信仰,祈求得到安宁的生活。
40. 乞得真馆栖玉隆:希望能在美好的环境中过上隐居的生活。
41. 岁余尚厌仕籍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作者仍然厌恶仕途生涯。
42. 抽簪解组颜犹红:形容作者辞去官职后的轻松状态,脸色依然红润。
43. 是非荣辱自此杜:表示作者从此抛弃了世俗的是非荣辱观念。
44. 生事无忧付农圃:将生活的琐事托付给农民,自己则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45. 种蔬植果鸡鱼肥:描述了作者田园生活的场景,种植蔬菜和水果,饲养鸡鱼等动物。
46. 日具宾庖式歌舞:每天都准备好美食和音乐舞蹈,招待来访的客人。
47. 斯亭最后得景多:这是最后一个亭子,但它所拥有的美景却是最多的。
48. 百年过半能几何:人生已经过了大半,剩下的日子还能有多少呢?
49. 经营土木亦可止:表示作者已经厌倦了经营田产和土木工程,希望能够过上平静的生活。
50. 尽取此生适而已: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只要能过上舒适的生活,就已经满足了。
去完善
赏析
《一翁亭歌》是一首描绘作者与友人欢聚、表达了隐逸之心的诗篇。诗人通过描写一翁亭的美景和四季变幻的风光,展示了其豪放不羁、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诗人首先描述了一翁亭的高峻及周围景色之美,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接着,他通过描绘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致,以及自己在亭中的所思所感,展现了其热爱自然、洒脱不羁的性格特征。此外,诗人还通过描绘自己与友人的欢聚时光,表达了对真挚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充满了豪放之气,语言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同时,诗人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顾,表达了自己对名利、荣辱的超然态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种心境与李白、苏轼等著名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一翁亭歌》是明朝诗人邹极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时期,农民起义频繁,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邹极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他的诗歌往往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和对时局的关切。
邹极生活在明朝中晚期,这是一个文学创作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文人们崇尚抒发个人情感,关注国家大事,他们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时代感。邹极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其诗歌作品往往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这首《一翁亭歌》中,邹极通过对一翁亭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感慨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他通过对“竹”、“松”等自然景物的刻画,抒发了自己对人生价值和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邹极卓越的文学才华,更传递出他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与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