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酬相公宾客汉南留赠八韵
自作分忧别,今方便道过。
悲酸如我少,语笑为君多。
泪亦因杯酒,欢非待绮罗。
路歧伤不已,松栢性无他。
怅望商山老,慇懃汉水波。
重言尘外约,难继郢中歌。
玉管离声发,银釭曙色和。
碧霄看又远,其奈独愁和。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份忧愁本应由我自己承担,现在却方便地向你倾诉。
我的悲伤痛苦比欢笑要多得多,而你总是那么快乐。
我们借酒消愁,欢乐无须依赖繁华的物质。
人生的曲折让人心伤,但松柏的坚韧就是我不变的品质。
望着商山上的老人,心生惆怅;看着汉水的波涛,充满深情。
再次提起尘世的约定,却难以延续那美好的歌声。
笛声响起离别在即,银灯与曙光相互映照。
看着天边的那片碧空,独自承受这无尽的忧愁。
去完善
释义
1. 自作分忧别:此处"分忧"指分担皇帝的忧虑,"分忧别"即以替皇帝分担忧虑的名义被任命出京任职。
2. 便道过:顺路拜访。
3. 悲酸如我少:"悲酸"表达悲伤的心情,"如我少"指次数较少。整句意思是悲伤的时候并不多。
4. 路歧伤不已:"路歧"是路途的意思,"伤不已"表示伤感不止。
5. 怅望商山老:"怅望"表达了失意、失望的情绪,"商山老"指的是商山四皓,这四人是秦末的知名隐士,曾帮助刘邦建立汉朝。
6. 慇懃汉水波:"慇懃"表示诚挚的感情,"汉水波"指汉水的水波。
7. 重言尘外约:"重言"表示多次提及,"尘外约"指远离世俗的约定或誓言。
8. 难继郢中歌:"难继"表示难以继承,"郢中歌"指战国时期楚国都城郢中的音乐,这里是形容美好的事物。
9. 玉管离声发:"玉管"指玉制的吹奏乐器,"离声发"表示离别时的歌声响起。
10. 银釭曙色和:"银釭"指银制的灯具,"曙色和"表示曙光和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与友人分别时的感伤心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人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们的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自作分忧别,今方便道过”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的分离,以及自己内心的忧虑和伤感。诗人通过这两个句子展现了他在面对离别时的心境,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颔联“悲酸如我少,语笑为君多”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的深厚感情。诗人认为自己的悲伤不如朋友的欢笑重要,这表明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也展现了他对朋友的关爱和理解。
颈联“泪亦因杯酒,欢非待绮罗”则是诗人对离别场景的描绘。诗人通过饮酒流泪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同时也表示他们在离别之际并没有过于奢侈的庆祝方式,这体现了他们之间的真诚友谊。
接下来的四句(“路歧伤不已,松栢性无他。/ 怅望商山老,慇懃汉水波。”)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人以松树和柏树的品质自喻,表示自己虽然面临离别之苦,但依然会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品质。同时,他也以商山老为代表的隐逸之士为榜样,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有所成就。
尾联(“重言尘外约,难继郢中歌。/ 玉管离声发,银釭曙色和。/ 碧霄看又远,其奈独愁和。”)则再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认为自己无法继续像在郢中那样歌唱,但他们会保持联系,共同追求美好的生活。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自己孤独感的感慨,这也为全诗增添了一丝深沉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奉和酬相公宾客汉南留赠八韵》是唐代诗人李逢吉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晚唐时期(公元840年左右)。
这个时期的李逢吉正处于他的人生巅峰,他在朝中担任宰相,地位显赫。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因政治斗争而受到排挤,一度被贬谪。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当时的著名文人墨客交往甚密,共同探讨诗歌创作,形成了深厚的友谊。
这一时期的唐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在汉南地区,由于地理优势,农业发展迅速,成为了唐朝的粮仓之一。李逢吉在这个时期游览了汉南地区,感受到了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奉和酬相公宾客汉南留赠八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