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令狐秀才赴举

标题包含
送令狐秀才赴举
子有雄文藻思繁,龆年射策向金门。 前随鸾鹤登霄汉,却望风沙走塞垣。 独忆忘机陪出处,自怜何力继飞翻。 那堪两地生离绪,蓬户长扃行旅喧。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有才华横溢的文章和丰富的思考,年幼时就通过考试进入了金门。 曾经跟随鸾鹤登上云霄,又回望风沙穿过边关。 独自回忆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可怜自己没有能力继续飞翔。 难以忍受两地的离别之情,草屋的门长期紧闭,旅行者喧哗不已。
去完善
释义
1. "子有雄文藻思繁":子,您,指代令狐秀才;雄文,优美的文章;藻思,即才思;繁,丰富。这句诗表达了令狐秀才有出色的写作才能和丰富的创意思维。 2. "龆年射策向金门":龆年,儿童时期;射策,出自《史记·儒林列传》的成语,用来形容参加科举考试;金门,古代皇宫的大门,这里指代朝廷。这句诗描绘了令狐秀才从小就努力求学,向着功名之路迈进。 3. "前随鸾鹤登霄汉":鸾鹤,传说中仙人的坐骑;霄汉,天空。这句诗意味着令狐秀才才华出众,犹如鸾鹤般在文学的天空中翱翔。 4. "却望风沙走塞垣":却望,回头望;风沙,指边塞环境;塞垣,边疆要塞。这句诗表现了令狐秀才报效国家的志向,愿在艰苦的边疆环境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5. "独忆忘机陪出处":独忆,独自回忆;忘机,忘却心机,形容心境平和;陪出处,陪伴左右。这句诗传达了诗人与令狐秀才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6. "自怜何力继飞翻":自怜,自我怜惜;何力,如何尽力;继飞翻,继承和发扬。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帮助令狐秀才实现更大成就的遗憾之情。 7. "那堪两地生离绪":那堪,哪能承受;两地,分隔两地;生离,生死离别。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令狐秀才即将远离的不舍之情。 8. "蓬户长扃行旅喧":蓬户,简陋的住所;长扃,长时间关闭;行旅喧,旅行的喧嚣。这句诗寓意着诗人怀念过去宁静的生活,以及如今因为离别带来的纷扰和喧闹。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文人学子参加科举考试以及离别的诗篇。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令狐秀才才华的赞美以及离别的惋惜之情。 首联“子有雄文藻思繁,龆年射策向金门”,诗人首先指出令狐秀才具有卓越的文学才华和丰富的思维,并以“射策向金门”来形容他年纪轻轻就决心参加科举考试。这里“射策”是指古代的一种考试方式,即考生回答问题来展示自己的才能;“金门”则象征着朝廷。 颔联“前随鸾鹤登霄汉,却望风沙走塞垣”,诗人通过描述令狐秀才在考场上如鸾鹤般翱翔天宇、取得优异成绩,同时暗示了他在即将远离家乡时的思念之情。这里的“风沙走塞垣”是诗人以塞外风光为喻,表达了令狐秀才即将远离家乡的感慨。 颈联“独忆忘机陪出处,自怜何力继飞翻”,诗人回忆了自己与令狐秀才相处的时光,感叹自己无法像他那样飞黄腾达。这里的“忘机”指忘却世俗杂念,表示诗人和令狐秀才共同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而“继飞翻”则表现了诗人对令狐秀才才华的欣赏和敬仰。 尾联“那堪两地生离绪,蓬户长扃行旅喧”,诗人表达了因离别而产生的悲伤情绪。“那堪两地生离绪”意为难以忍受两人分隔两地的痛苦;“蓬户长扃行旅喧”则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诗人关闭简陋的门户,告别喧嚣的旅途。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令狐秀才才华的赞美以及离别的惋惜之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科举制度的关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晚唐时期,诗人李逢吉创作了这首《送令狐秀才赴举》。在这个时代,科举制度已经逐渐完善,成为士人进入官场的必经之路。李逢吉此诗正是为即将参加科考的友人令狐秀才所作,寄予了对他的深深期许和祝福。 李逢吉生活在唐朝末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的时期。他的一生中,曾两度拜相,但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他在担任宰相期间,对时政的诸多弊端有所察觉,却未能有所作为。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人生的挫折,使得他在诗歌中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首诗中,李逢吉以“长安旅舍”为背景,描绘了令狐秀才即将踏上科考征途的场景。他将此行比喻为鲤鱼跃龙门,希望友人能凭借自己的才学和努力,一举成名,实现人生抱负。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鼓励,也反映出当时士人对于通过科举跻身仕途的热切期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