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
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
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淮南的明月洒下清辉,映照着千山万壑,却带着几分寒意。我独自在朦胧夜色中悄然离去,无人过问,也无人陪伴。
去完善
释义
淮南:地名,今安徽一带;冥冥:昏暗模糊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上片开篇以“燕燕”、“莺莺”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勾勒出一位温柔美丽的女子形象,随即转入梦境描写,将现实中无法实现的重逢寄托于虚幻之中。“夜长争得薄情知”一句,则点出了词人自责与矛盾的心理,既埋怨自己的“薄情”,又感叹对方难以理解自己的深情。下片从细节入手,“书辞”、“针线”这些日常琐事承载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最后两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尤为动人,画面感极强,以冷月千山衬托出词人孤独凄凉的心境,同时暗示了这段感情最终归于无果的结局。整首词语言清新雅致,情感真挚缠绵,充分展现了姜夔擅长用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淳熙年间,姜夔寓居江淮之时。此时的姜夔正值青壮年,虽才华横溢却仕途不顺,常年漂泊江湖。据考证,这首词是为追忆他与合肥一位歌妓的恋情而作。那段情缘以离别告终,此后词人常在羁旅中感怀往事。在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词人独对明月,思念故人,遂写下这首凄美的相思之作。词中"华胥"暗指梦境,表达了他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无限眷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