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其四
不因将军打门惊,瓦釜何从得此声。谁道枯肠三椀怯,能令俗骨一生清。鸿渐绝怕膏新绝,党进那知雪水烹。从此客来真水厄,吾方正酒学泉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受将军敲门所扰,寻常瓦罐如何能发出如此响亮的鼓声?
谁说酒量小喝三碗就害怕?却能让我这个世俗之躯变得清澈透明。
鸿渐最怕的是新油的滋味,党进却喜欢饮用用雪水煮成的酒。
此后客人来的时候才真的遭遇“水难”,我们的方法正是效仿彭泽山人(陶渊明)酿的酒啊。

去完善
释义
《茶 其四》注释如下:
1. 不因将军打门惊,瓦釜何从得此声:不因为将军敲击门而惊慌失措,用瓦罐如何能获得这样美妙的声音呢?
2. 谁道枯肠三椀怯,能令俗骨一生清:谁说喝了这杯茶会使饥肠难以下咽,它能让人在一生中保持清雅之气。
3. 鸿渐绝怕膏新绝,党进那知雪水烹:这里应该分别指两位古人,鸿渐和党进。前句表示鸿渐怕是不知道有新的油脂;后句表示党进不懂得用雪水泡制茶水。
4. 从此客来真水厄,吾方正酒学泉明:今后客人来了就要好好招待他们喝杯水吧,我们这就来学习如何以泉水泡茶待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茶”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意象,表现了茶的珍贵、美妙和作者对其深深的热爱。同时,诗中穿插了一些历史典故,使得全诗更加富有韵味。
首联以“将军打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茶的珍贵,与瓦釜(粗糙的陶器)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茶的高雅气质。
颔联则以“三碗”和“一生清”表现了对茶的钟爱,诗人认为饮茶的妙处在于它能让人精神焕发,心境清朗。
颈联则引用了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著名的茶道专家陆鸿渐,另一个是宋代权臣党进。前者对茶道的了解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后者则是茶道的门外汉。这两个人物的引用意在强调茶道的博大精深。
尾联则以“水厄”和“泉明”作结,既是对全诗的总结,也是对饮茶文化的赞美。诗人认为,在客来之时,与其举杯邀月,不如品茗清心。以此倡导一种高雅、内敛的生活方式。
全诗格调高雅,情感深沉,通过对茶的艺术描绘和对历史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茶文化的精神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茶 其四》是南宋诗人潘牥创作的。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正是国家动荡、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潘牥生活在这个时代,经历了战乱和流离失所的痛苦。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在这首诗中,潘牥以茶为喻,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他以茶的清苦滋味比喻国家的困境,以茶的热烈香气比喻民族的斗志。他希望在艰苦的环境中,人们能够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共同为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生存而努力。
总的来说,《茶 其四》是一首充满了忧患意识的诗歌,反映了潘牥作为一个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高度责任感。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潘牥的个人情怀,也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普遍心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