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呈竹湖李端明

标题包含
呈竹湖李端明
淳祐清忠推杜李,岿然名德頼公存。 岁时阔会英耆社,风月稀游独乐园。 一榻自观心主静,诸贤欲扣我忘言。 仆归借屋西湖畔,半载才能两造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汝腾(1172年-1231年),字茂实,号庸斋,南宋福州府福清县(今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历仕宋宁宗、宋理宗两朝,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卒谥“文定”。 赵汝腾出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淳祐年间,有高尚品德的人如杜甫、李白一般被人们推崇,他们的高尚名声得以流传。这些英才们时常聚会,但在风花雪月之时,他们也会独自前往花园游玩。一个人躺在床榻上时,内心宁静,有诸多贤才想要拜访我,却常常忘记说话。我在西湖边租了一间房子,半年时间也只能和这些人见两次面。
去完善
释义
1. 淳祐:南宋理宗的年号之一(1241-1252年)。 2. 杜李:这里指的是唐朝诗人杜甫和李白,他们被誉为“诗圣”和“诗仙”,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3. 清忠:清白忠诚的品质。 4. 岿然:形容物体高大独立的样子。 5. 名德:名誉和品德。 6. 頼公存:依赖(竹湖李端明的)公德存在。 7. 岁时:每年。 8. 阔会:广泛地聚会。 9. 英耆社:指才华出众的老者聚集的地方。 10. 稀游:很少出游。 11. 独乐园:古代文人墨客的私人园林,供个人休闲与创作。 12. 一榻:一张床,指简单的住所。 13. 自观心主静:自我观察内心以保持平静。 14. 叩:请教、咨询。 15. 忘言:忘记用语言表达,形容关系亲密无间。 16. 仆归:谦称自己的返回。 17. 借屋:租赁房屋。 18. 西湖畔:杭州西湖周边地区。 19. 半载:半年。 20. 两造门:两次拜访(竹湖李端明)。
去完善
赏析
本诗通过赞颂杜李(即杜甫和李白)的名德,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德的敬仰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人描述了与李端明的友谊,以及他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在纷繁世界中保持内心宁静的重要性,以及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望。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己住所的满意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呈竹湖李端明》是宋朝诗人赵汝腾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56年前后,正值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赵汝腾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国子祭酒等职,他以文学和儒学著称,同时也是一位忠贞的爱国者。在这段时间里,他的人生际遇可谓波澜起伏。一方面,他在朝廷任职,为国家尽忠职守;另一方面,他又深感国家命运的危机,忧虑着民族的前途。 在公元1256年左右,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在外部,蒙古铁骑的强大威胁使得国家边疆岌岌可危;在内部,宦官当道、腐败严重等问题使得国家政治日益衰败。赵汝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刻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危机和百姓的疾苦。 在此背景下,赵汝腾创作了这首《呈竹湖李端明》。他用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忠诚的信念。在这首诗中,他以竹子为象征,表达了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以及希望国家能够像竹子一样坚韧不拔地度过难关的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