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越
蓬莱阁面对青山,地上游人半是仙。
渔浦夕阳横挂雨,鉴湖春浪倒垂天。
高城尚锁当时月,故殿空留几处烟。
长爱剡溪堪乘兴,雪中曾棹子猷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译文:
蓬莱阁坐落在青翠的山间,这里的游客有一半如同神仙般悠哉。
傍晚时分的渔浦洒落着细雨,犹如挂在天边的斜阳。鉴湖的春天涌动着波浪,恍若倒映着天空的美景。
繁华的城市还留有昔日的明月,古老的宫殿只留下几缕炊烟。
我一直喜欢那条剡溪,它让人想起曾经乘兴而游的王子猷。在白雪皑皑的季节,他曾驾着小船悠然自得地游览。
去完善
释义
1. 蓬莱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郊。始建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北宋淳化四年(993)范仲淹知州事时重新修建,命名为"蓬莱阁"。
2. 青山:指青翠的山峰。
3. 渔浦:旧时指沿江沿海一带居民捕鱼的地方。此处为借指浙江宁波的渔浦。
4. 鉴湖:又名镜湖、贺鉴湖,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由东汉会稽太守马臻所建,属于水源型湖泊。
5. 高城:泛指高层的城墙。
6. 故殿:已毁的古建筑宫殿。
7. 剡溪:水名,位于中国浙江省东部,源出磐安县大盘山麓,流经新昌县入曹娥江。
8. 子猷船:子猷指的是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之子,魏晋时期人物,著名书法家。子猷船指代他雪夜访戴逵的故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忆越》,是一首表达诗人怀念越州(今浙江绍兴一带)之情的作品。诗中通过对越州著名景点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显得生动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首联“蓬莱阁面对青山,地上游人半是仙”,开篇便描绘了越州著名景点蓬莱阁的壮丽景色。“青山”象征着坚韧不屈的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而“半是仙”则表达了诗人对游人的赞美和对仙境的向往。这一联既揭示了景点的特点,又传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
颔联“渔浦夕阳横挂雨,鉴湖春浪倒垂天”,进一步描绘了越州的美丽风光。“渔浦夕阳”和“鉴湖春浪”分别代表了越州的江河景色和水乡风貌,而“横挂雨”和“倒垂天”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这一联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颈联“高城尚锁当时月,故殿空留几处烟”,抒发了诗人对越州历史的感慨。“高城”和“故殿”代表越州的历史遗迹,而“锁当时月”和“空留几处烟”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这一联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使诗人对越州的怀念之情更加深沉。
尾联“长爱剡溪堪乘兴,雪中曾棹子猷船”,以诗人对剡溪的喜爱和子猷雪中的故事作为收尾,表达了诗人对越州美好回忆的留恋之情。这一联通过借用典故,使诗人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同时也为全诗增添了诗意。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越州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修辞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艺术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忆越》是南宋诗人杨蟠所作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初,正值南宋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杨蟠身处江南水乡,对这里的自然风光有着深厚的情感。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他也借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
在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多关注国家兴亡,关心民生疾苦。杨蟠作为一位有远见的诗人,他在诗中表现出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同时,他也关注民间生活,通过对江南水乡的描绘,反映了当时人民的艰辛生活。
综上所述,《忆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时代,杨蟠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