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一百五日同周越陈永锡游吉祥僧舍

标题包含
一百五日同周越陈永锡游吉祥僧舍
痛饮方期数百杯,寻芳何事又空回。 花愁酒困春无著,却讶野僧萧寺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尽情畅饮本期待数百杯,寻觅芳菲为何再次落空而归。 花忧虑酒困扰春天无所寄托,意外地惊讶于野外僧人从萧寺而来。
去完善
释义
1. 痛饮:尽情饮酒。 2. 期:期望,期待。 3. 数百杯:形容饮了大量酒。 4. 寻芳:踏青赏花的雅称。 5. 无著:无处寄托,无法安放。 6. 野僧:在野外修行的僧人。 7. 萧寺:即佛寺,因古时用茅草为屋顶,故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游览寺庙的情景。首句“痛饮方期数百杯”表现出了诗人们豪放不羁、不拘小节的性格,他们尽情畅饮,期待能喝到数百杯之多。然而紧接着,诗人却说“寻芳何事又空回”,这似乎是笔锋一转,意味着虽然他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出游,但最终却并未有所收获,只能失望而归。 接下来的两句“花愁酒困春无著,却讶野僧萧寺来”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佛教信仰的敬畏。“花愁酒困春无著”描述了花朵凋零,美酒使人陶醉的场景,暗示春天的消逝,令人惋惜。而“却讶野僧萧寺来”则是诗人在此情境中突然遇见野僧时的意外和惊讶。虽然春日已逝,但佛教信仰仍然给诗人带来了内心的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穆修在祥符年间(960-1018年)创作的这首《一百五日同周越陈永锡游吉祥僧舍》。当时穆修48岁,正值中年,虽不如青年壮志未酬,但也难免怀才不遇之感。由于命运的安排,他一生并未在功名上取得辉煌成就。 北宋初年,社会相对安定,佛教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复兴。此时文人雅士纷纷结交僧侣,探索禅宗哲学,寻求心灵的慰藉。穆修在这次游历活动中与友人共同探求佛学的奥妙,试图借此排解内心的愁绪。 虽然穆修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但在那个时代并没有受到朝廷的重视。他一度出任泰州司理参军,但因性格耿直,直言不讳,受到了排挤。此后他转而投身于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子。虽然生活清苦,但他始终坚守信念,热爱写作,以此寄托自己的家国情怀。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