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机亭
凫鸥近隼旟,亭阴戏鲂鳟。
我自无机心,忘机成戏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水鸟靠近鹰旗,凉亭荫下游戏着鱼群。
我自然无忧无虑,忘记机心成为嬉戏的谈资。
去完善
释义
1. "凫鸥":指水鸟,即野鸭和大鸥。
2. "隼旟":指猛禽,一种鹰类,这里是比喻人的凶猛与野心。
3. "亭阴":亭子的阴影处。
4. "戏鲂鳟":指在水中游玩的鲤鱼。
5. "无机心":没有算计、谋算的心意。
6. "忘机":忘记世俗心机,表示超脱、达观的心境。
7. "戏论":嬉笑戏谑的言论或谈论,带有轻松玩笑的性质。
去完善
赏析
《忘机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作者心境相互映照的诗。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宁静致远、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
开头两句“凫鸥近隼旟,亭阴戏鲂鳟”描绘了湖面上水鸟嬉戏的画面。“隼旟”代指天空,“凫鸥”和“鲂鳟”则代表在水中自由游弋的鸟类。此处借水鸟之间的和谐共处,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盎然与宁静和谐。
接下来的两句“我自无机心,忘机成戏论”,是诗人以自己为观照对象,表达其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态度。他将自己比作“无机心”之人,寓意自己心无杂念,顺其自然,追求恬静的生活境界。这里的“忘机”即指消除心机,不受世俗纷扰的影响,达到超然物外的境地。而“成戏论”则以戏谑的态度看待世间纷争,表明诗人身处其中,却能做到置身事外,从容应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忘机亭》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文学家郑侠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郑侠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具有政治抱负和民本思想的文人,他在官场上屡受挫折,但在文学和艺术上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首《忘机亭》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的。
北宋时期,政治腐败严重,百姓生活困苦。郑侠作为一位关心民生疾苦的文人,曾在地方任职时目睹了民间的疾苦,多次上疏朝廷建议改革,但均未被采纳。这使他深感失望,于是萌生了归隐山林的念头。《忘机亭》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
同时,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文学创作,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郑侠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还在绘画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和技法。他的画作以山水画为主,追求自然、恬静的艺术风格,这与他的诗作《忘机亭》所表达的主题相契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