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远亭
天边毫末见千峰,景物都穷见不穷。
因念当时小天下,亦如亭上老仙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际之间,无数的山峰连绵不绝,眼前的景象虽然有限,但实际的风光却是无穷无尽。我因此想起了当年那些认为自己可以征服天下的豪情壮志,其实也不过像那些在亭台楼阁里年迈的老者一样,最终都会被时间消磨殆尽。
去完善
释义
1. 天边:天空的边缘。
2. 毫末:细小的东西。
3. 千峰:许多山峰。
4. 景物:风景、景致。
5. 都:完全。
6. 穷:尽,完毕。
7. 见:同“现”,显现出来。
8. 不穷:无穷无尽。
9. 小天下:以天下为小的意思,形容人的气度宏大。
10. 亦:也。
11. 老仙翁:年老的神仙。
去完善
赏析
《见远亭》是北宋诗人郑侠的一首描绘登亭观景的诗歌。这首诗通过对登高望远情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
首句“天边毫末见千峰”,形象地描绘了在遥远的地方,可以看到众多山峰的景色。这里的“毫末”和“千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景色的壮观。第二句“景物都穷见不穷”,则强调了虽然视野有限,但自然景观却无穷无尽。
接着,诗人以“因念当时小天下”转入对个人经历的回忆。这里“小天下”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故事,表达了诗人曾经的抱负与雄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豪情壮志已经渐渐消退,正如诗人在亭子上的所见所闻,犹如一位老仙翁般超脱尘世。
综上,整首诗通过对登高望远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也传达出对人生历程的深刻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见远亭》是宋代诗人郑侠的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政治动荡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郑侠作为一位士人,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曲折。他曾担任过宫廷画师,后来因为直言不讳,触怒了权臣,被贬谪到地方。在地方任职期间,他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对百姓的疾苦有了深刻的了解。这些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
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政治斗争激烈。在这个背景下,郑侠的诗歌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他在《见远亭》中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