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天常赴郡会有作 其一
雨蕚烟梢恰半春,九华峰翠绮筵陈。
花香暗逐金莲步,烛影潜交玉兔轮。
青鸟不传言外意,紫云应识醉中真。
鸣珂拥户蓬壶夜,想见愁看撤舞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雨中的花朵和烟雾弥漫的树梢恰好代表了春天的一半时光,那九华山绿色的峰峦犹如华丽宴会的场所。
花儿散发着香气,跟随在走动的脚步后面,蜡烛的影子则在月光下逐渐暗淡。虽然青鸟不能传递话外的含义,但我相信紫霞仙子应当理解这醉酒后的真情。当珍贵的马儿踏过富有的庭院,我想那敲击的声音似乎响彻了整个夜晚。我想象着忧愁地观看舞蹈的画面,却见那从舞台上消失的舞女和织毯的盛况。
去完善
释义
1. "雨萼":形容花朵含苞待放的状态。
2. "烟梢":形容烟雾缭绕的树梢。
3. "半春":指春天的中期。
4. "九华峰":九华山,位于今安徽省境内。
5. "绮筵":豪华的宴会。
6. "金莲步":形容走路姿态优雅,这里可能指参加宴会的女子。
7. "烛影":指蜡烛燃烧的影子。
8. "玉兔轮":月亮的象征。
9. "青鸟":传说中的神鸟,负责传递信息。
10. "紫云":形容紫色的云彩,也可能象征仙境。
11. "醉中真":喝酒时表现出真实自我。
12. "鸣珂":形容马勒上的装饰品发出的响声,表示骑马的人身份尊贵。
13. "蓬壶":传说中的仙境,这里指代美好的地方。
14. "愁看":遗憾地看到。
15. "撤舞茵":结束跳舞的情景。
去完善
赏析
《次韵刘天常赴郡会有作 其一》廖刚是一首描绘宴会场景的诗。诗的开头以“雨萼烟梢恰半春”写出宴会的时间正值春天,紧接着以“九华峰翠绮筵陈”描绘了宴会的环境和华美。接下来的两句“花香暗逐金莲步,烛影潜交玉兔轮”通过花香和烛影的描绘,表现了宴会的气氛。
然后诗人用“青鸟不传言外意,紫云应识醉中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这里的青鸟和紫云都是比喻,表示虽然无法传达心中的真实想法,但心中的真情却被他人所知。最后一句“鸣珂拥户蓬壶夜,想见愁看撤舞茵”描绘了宴会结束后,众人离席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去的哀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刘天常赴郡会有作其一》是南宋著名文人廖刚所作。这首词作于公元1162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金人的入侵,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国家局势动荡,民众疾苦,战乱频仍。廖刚身为南宋文人,深受儒家仁爱思想影响,关注国家命运和民生福祉。他的诗作表达了在乱世中对国家、民族及人民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同时,这一时期,政治斗争激烈,以宋高宗为代表的投降派和以岳飞、辛弃疾为代表的抵抗派展开激战。廖刚身处朝廷,作为一名有远见的官员,他坚定支持抵抗派的主张,提倡北伐中原,恢复故土,因此受到了投降派的打压,甚至被贬谪。这也使得他在诗歌中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