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山招陈希韩
乾坤莽回互,日月相盪摩。
百年才瞬息,万类总么麽。
是身非吾有,造物如我何。
触事会心少,幽栖废兴多。
眷言意所适,乐此山之阿。
修篁擢亲干,老木荣旧柯。
谷声传地籁,松韶答天和。
独石介而安,寒泉淡无波。
园蔬掇纤嫩,名果仍骈罗。
红绽着雨花,碧卷受风荷。
随意坐莓苔,絺衣挂薜萝。
得酒即酩酊,作诗苦吟哦。
啸长情浩荡,舞短影婆娑。
妻奴鹿门趣,黄绮商山歌。
崎岖路辞遥,迢递谁见过。
交亲忆同调,出处矢靡他。
每怜伤弓禽,因感赴烛蛾。
无心更□□,试艺趁投戈。
自觉此身浮,相看双鬓皤。
人事何时休,归来勿蹉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地苍茫,日月交相辉映。
一生不过瞬间,万物各有其理。
肉身虽为我所有,但命运由谁决定?
世事洞明者少,静居修行却多。
心有所向,乐于山间。
绿竹依傍亲人,老树焕发生机。
谷底响彻天籁之音,松涛回应大自然和谐之声。
独立磐石安稳如山,寒泉清澈不见波澜。
采摘菜园蔬果,品尝知名水果。
红花盛开如雨花,碧叶翻卷任风吹。
随意坐在莓苔之上,麻布衣裳挂在树枝。
有酒就痛快畅饮,作诗时苦苦思索。
长啸抒怀情感浩渺,短舞身姿摇曳多姿。
与妻子共度鹿门之趣,与黄绮共赏商山之歌。
道路曲折遥远,无人看见过我的身影。
亲朋好友回忆共同的时光,无论处境如何坚守初心。
常怜伤弓之鸟,有感赴火之蛾。
无意再去争斗,尝试技艺趁着战事停息。
自我感觉飘忽不定,看对方两鬓斑白。
世事纷扰何时能休?回归田园勿让岁月虚度。
去完善
释义
1. 乾坤:指天地。
2. 莽回互:形容草木丛杂的样子。
3. 日月:太阳和月亮。
4. 盪摩:亦作“荡漾”,意为摇摆不定,徘徊。
5. 百年:泛指人生时间短暂。
6. 瞬息:一瞬间,形容时间短暂。
7. 万类:指世间万物。
8. 么麽:无知、无识。
9. 是身非吾有:此句借用佛家思想,认为身体并非自己所有。
10. 造物:创造万物的神灵。
11. 触事会心少:遇见事情时能够领悟其深意的情况较少。
12. 幽栖:指隐居。
13. 废兴:指事物的衰败与兴起。
14. 眷言:深切关怀地。
15. 意所适: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16. 山之阿:山的曲折之处。
17. 修篁:修长的竹子。
18. 擢亲干:指竹子的主干挺拔而出。
19. 老木:古树。
20. 荣旧柯:指老树枝繁叶茂。
21. 谷声:山谷中的回声。
22. 地籁:自然界的声响。
23. 松韶:松树的美称。
24. 天和:自然的和谐之声。
25. 独石:孤独的石头。
26. 介而: 安然独立的样子。
27. 寒泉:寒冷的泉水。
28. 谷蔬:山野间的蔬菜。
29. 掇纤嫩:采摘细嫩的蔬菜。
30. 名果:有名的水果。
31. 仍骈罗:仍然丰富多样。
32. 着雨花:形容花瓣上的雨滴落下。
33. 碧卷受风荷:绿色的荷叶随风翻卷。
34. 随意坐莓苔:随心所欲地坐在青苔上。
35. 絺衣:麻布制成的衣服。
36. 挂薜萝:挂起藤蔓编的帘子。
37. 得酒即酩酊:得到酒后就醉得不省人事。
38. 作诗苦吟哦:写诗时要反复推敲斟酌。
39. 啸长:大声呼喊。
40. 舞短:指短暂的欢娱时光。
41. 婆娑:舞动、摇曳的样子。
42. 妻奴:对自己的谦称,表示自谦。
43. 鹿门趣:引用了庞德公携妻子隐居于鹿门的典故。
44. 黄绮:指商山四皓中的东园公和绮里季。
45. 商山歌:商山四皓的歌。
46. 崎岖路辞遥:山路崎岖,距离遥远。
47. 迢递:遥远的样子。
48. 交亲:亲朋好友。
49. 同调:志趣相同的人。
50. 出处:出仕和退隐。
51. 矢靡他:坚定地发誓永不改变。
52. 每怜伤弓禽:常常可怜那些受伤的动物。
53. 赴烛蛾:飞向火焰的飞蛾。
54. 无心更**:这句诗不完整,缺失了部分内容。
55. 试艺:尝试技艺。
56. 趁投戈:趁着放下武器的时候。
57. 自觉此身浮:感觉自己的身体像漂浮在空中一样。
58. 相看双鬓皤:看着彼此头发变白。
59. 人事何时休:人世间的事情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60. 归来勿蹉跎:回来吧,不要再浪费时间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雄浑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归隐山林之后的逍遥生活。诗人以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开篇,表达了岁月流转、万物变迁的感慨。然后通过思考个体生命的短暂与宇宙自然的永恒,强调个人在面对宇宙大自然时的渺小无助,同时也展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诗人在山中生活的种种细节,如在山中的漫步、欣赏自然美景、品尝各种蔬果、享受短暂的闲暇时光等,展示了一幅宁静的山居图景。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了他与妻子、家人在山中享受的美好生活,以及他与友人的交往和对世事的看法。最后,诗人以人生的短暂与无奈作为结尾,呼吁人们要珍惜光阴,勇敢面对人生挑战。整首诗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度思考,展现了诗人高登的独特才情和丰富的人生经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还山招陈希韩》是南宋诗人高登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正值金国南侵时期,南宋政权岌岌可危。诗人高登作为一位爱国志士,对国家的安危忧心忡忡。
在这个时期,高登的个人生活并不如意。他曾因弹劾权臣被贬谪,后又因参与政治斗争被流放至海南。在流放期间,他曾多次尝试回归朝廷,但都未能如愿。这使得他对政治失望,转而寻求隐逸的生活。因此,在这首诗中,他以“还山”为主题,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同时,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动荡不安,金国的侵略使得国家陷入了危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高登的忧国忧民之情更为浓烈。他在诗中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眷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