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杜门

标题包含
杜门
故人方谢客,为问意如何。 午枕清风足,夜窗明月多。 易招惟酒圣,难遣是诗魔。 一榻君家事,何妨独我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朋友正在拒绝客人,不知是什么原因。 在午后的小憩中享受着微风拂面,夜晚则透过窗户欣赏明亮的月光。 唯有美酒才能让人轻易陶醉,诗歌却难以驱散心中的愁绪。 这一榻间的琐碎事务,不妨就由我自己去解决吧。
去完善
释义
1. 杜门:隐藏,躲藏。这里指作者为了躲避世俗纷扰而闭门自处。 2. 高登:字彦先,南宋诗人,曾任刑部郎官。 3. 故人:老朋友,熟人。 4. 谢客:谢绝客人来访,表示隐居或避世。 5. 为问:请问。 6. 意如何:心情怎样。 7. 午枕清风足:午睡时感受清风的抚慰。 8. 夜窗明月多:夜晚在窗前欣赏明亮的月光。 9. 易招:容易招惹。 10. 惟酒圣:指喜欢饮酒的人。 11. 难遣:难以排遣。 12. 是诗魔:沉溺于诗歌创作。 13. 一榻:一张床。 14. 家事:家中的事情。 15. 何妨:不妨,无妨。 16. 独我过:独自度过。
去完善
赏析
《杜门》是高登的一首描绘个人生活情态和心境的诗作。首联中的“故人方谢客”指的是诗人此时正闭门不出,谢绝了故人的来访,他这样做显然是有原因的。接着的“为问意如何”则是一个设问,诗人借此表现出自己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心境。接下来的两句“午枕清风足,夜窗明月多”,描述了诗人午间在微风中安然入睡、夜晚在明亮的月光下看书思考的场景,呈现出一种宁静自然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的背后则是诗人向往自由与独立的精神追求。 而后两联的内容则凸显出诗人对待诗歌创作的痴迷和执着。他对酒的喜爱引出了诗歌的创作欲望,也道出了诗人内心难以排解的情感波澜。在诗人看来,他的生活和诗作都是心灵的真实写照,即使有困难和挑战,他也会坚持下去。这样的情感态度体现在最后一句“一榻君家事,何妨独我过”,即无论外界怎样评价,诗人都会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方式。整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慨,又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营造出一幅真实生动的心灵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杜门》是南宋诗人高登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8年,即南宋绍兴二十年。此时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北方大片领土被金国占领。在这时期,文人志士多感时伤世,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高登(1120-1170),字彦先,号东山,浙江瑞安人。他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因为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未被录取。后来,他在福建、江西等地任职,治理地方颇有政绩。在任期间,他关心百姓疾苦,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深得百姓爱戴。然而,由于他直言不讳,屡次上疏抨击朝政,引起当权者的不满,最终被贬谪至湖南。 在这一时期,高登深感国家命运岌岌可危,而自己又无法改变现实,于是选择了闭门谢客,潜心研究学问。他在《杜门》一诗中表达了这种无奈的心境:“杜门与世绝,静坐读周易。”这首诗既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批判,也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在诗中,高登通过对古人幽思的形象描绘,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