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容州病起作)
黄茅时节,病恼南来客。瘦得不胜衣,试腰围、都无一搦。东篱兴在,手种菊方黄,摘晚艳,泛新篘,谁道乾坤窄。
百年役役,乐事真难得。短发已无多,更何劳、霜风染白。儿曹齐健,扶□一翁孱,龙山帽,习池巾,归路从欹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黄茅草生长的季节里,病痛困扰着从南方来的旅客。身体消瘦得几乎承受不住衣服的重量,试着测量腰围,竟无一寸纤细之处。在东篱下,我亲手种植的菊花正绽放出金黄的色彩,摘下傍晚时分的艳丽花朵,品尝新鲜的美酒,谁说天地之间容不下这份欢乐呢?
在漫长的百年岁月里,快乐的时光真是难能可贵。我的头发已经稀疏无几,更不必说还要被风霜染白了。孩子们都很健康,他们搀扶着我这个虚弱的老者,戴着龙山帽和习池巾,行走在归家的路上,身影有些倾斜。
去完善
释义
1. 黄茅:即皇茅,是一种黄色茅草。在这里指秋天。
2. 时节:季节、时间。
3. 病恼:生病使人不舒服。
4. 南来客:从南方来的旅客。
5. 瘦得不胜衣:身体过于消瘦以至于衣服显得宽大。
6. 一搦:形容非常纤细。
7. 东篱:取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这里指种菊花的地方。
8. 晚艳:晚开的菊花。
9. 新篘:新酿的酒。
10. 乾坤窄:天地狭小,引申为生活环境的艰辛。
11. 百年役役:形容一生都在辛劳奔波。
12. 乐事:愉快的事情。
13. 短发已无多:头发逐渐稀疏。
14. 更何劳、霜风染白:更加承受不住秋风带来的寒冷。
15. 儿曹:孩子们。
16. 齐健:一起保持健康。
17. 扶□:扶持、帮助。
18. 一翁孱:一个虚弱的老人。
19. 龙山帽:古人出游时所戴的帽子。
20. 习池巾:指晋人习凿齿常戴的便帽。
21. 归路从欹侧:归途险恶且不平。
去完善
赏析
《蓦山溪·黄茅时节》是南宋文学家高登的一首词作。这首词描述了作者在容州病起时的所见所感。上片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下片则转向抒发人生感慨。整首词感情深沉,语言优美,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蓦山溪·容州病起作》是南宋词人高登在病中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当时的高登因病离开官场,流寓于容州(今广西容县)。
在这段时间里,高登的人生际遇充满了坎坷。他曾历任地方官吏,颇有政绩,但因直言不讳、刚正不阿的性格而受到排挤。在病重期间,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感到孤独和无助。然而,他并没有完全丧失对生活的热爱,而是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病痛,尝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南宋时期,政治腐败、民生疾苦成为普遍现象。高登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士人,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问题。他在病中所创作的词章,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忧虑。这种情感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蓦山溪·容州病起作》成为了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感人力量的作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