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进月轩

标题包含
进月轩
桂轮孤朗碧天宽,帘卷清光入座寒。 底事明明人不荐,又移花影上栏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普济(1169-1249),俗名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他是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与朱熹、张载、程颐、程颢并称为“北宋五子”。 释普济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明亮的月光悬挂在浩瀚的夜空,窗帘拉开,让那清澈的光辉照进屋里,让人感到丝丝凉意。为什么美好的事物无人知晓呢?只见那婆娑的花影又在栏杆上舞动。
去完善
释义
1. 释普济:南宋末年僧人,著名诗僧。字普济,号嵩山老。以诗名闻四方,亦工书善画。 2. 桂轮:指月亮。古人认为月中有桂树,故以"桂轮"代指月亮。 3. 帘卷:形容窗帘被风吹起的状态。 4. 清光:月光的别称。 5. 底事:事情的原因或根由。 6. 明明人:贤明的人。这里指应推荐的人。 7. 不荐:不推荐,不举荐。 8. 栏干:古代建筑中的围栏,用来防止人或物掉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赏月时的情景与感慨。诗中首句“桂轮孤朗碧天宽”以月亮作为开篇,彰显了夜空的广阔无垠以及月亮的孤独与明亮。接着的“帘卷清光入座寒”则表达了诗人在赏月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深深的寂寥和寒冷。 中间两句“底事明明人不荐,又移花影上栏干”则是诗人由景入情的体现。通过反思自己的处境,表现了即使在这美好的月色下,依然无人理解、赏识自己。诗句中“明明”、“不荐”强调了这种“不被理解”的强烈感受。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中的知音的渴望,情绪复杂且深沉,在诗词鉴赏中值得关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进月轩》是宋代高僧释普济所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月光映照下宁静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首先,我们要了解释普济的背景。释普济生活在宋朝时期,他是一位著名的禅宗大师,曾在江南地区的一座古寺——瑞光禅院担任住持。他的禅宗思想受到了当时佛教界的高度认可,被誉为“江南第一高僧”。 在宋仁宗皇祐年间(公元1049年-1054年),释普济开始构思并创作《进月轩》。这个时期,他刚刚完成了瑞光禅院的修复工作,寺庙重建后的景致焕然一新。目睹着明月映照下的禅院景色,诗人心生感慨,于是挥毫写下了这首佳作。 与此同时,北宋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在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生活富裕,文化活动繁荣。在这样的背景下,释普济得以专心致志地进行宗教研究和文学创作。 综上所述,《进月轩》的创作背景是在宋仁宗皇祐年间,释普济经历了瑞光禅院的重建过程,见证了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在此背景下,他通过观察禅院景色,感悟人生哲理,创作出了这首富有哲理意味的诗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