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蔡肇慎思说家山之胜用其语得诗
野桥随岸架,茅屋依林修。
木落吟霜狖,云晴舞雪鸥。
山屏当户列,瀑布入溪流。
只合樵歌唱,何因得蔡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野外的桥梁随着河岸而建,茅草屋则靠着树林修建。
在落叶飘零的时候,会听到霜中的叫声;晴天无云的时候,可以看到雪中的鸥鸟舞动。
山的屏障就在门前,瀑布从山上流入小溪。
只有适合樵夫唱的山歌,为什么会有诗经里的歌谣呢?
去完善
释义
1. 野桥:乡间的桥梁。
2. 随岸架:随着河岸延伸而建。
3. 茅屋:由茅草搭建的房屋。
4. 依林修:靠着树林修建。
5. 木落:树叶凋落的时候。
6. 吟霜狖:咏颂霜天的猿猴。
7. 云晴:晴天云朵流动的景象。
8. 舞雪鸥:在雪花中飞舞的海鸥。
9. 山屏:像屏风一样的山脉。
10. 当户列:立在门前依次展开。
11. 瀑布:从高处流下的水流。
12. 入溪流:汇入河流的溪水。
13. 只合:只应该。
14. 樵唱:打柴人唱歌。
15. 何因:为何。
16. 得蔡讴:指得到了蔡肇的诗句赞美。
去完善
赏析
《和蔡肇慎思说家山之胜用其语得诗》赏析:
邓忠臣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田园风光画卷。首联“野桥随岸架,茅屋依林修”,生动地展现了乡间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的景致,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的氛围。颔联“木落吟霜狖,云晴舞雪鸥”,通过描述动植物的活动,表现出了季节的变化与自然的生机。颈联“山屏当户列,瀑布入溪流”,进一步强调了景色的优美,将山水融合为一体,使人陶醉其中。尾联“只合樵歌唱,何因得蔡讴”,则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与友人心有灵犀的情感共鸣。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了诗人的才情与品味,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生活与友谊的热爱与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邓忠臣的作品,创作于1078年(元丰元年)。这一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这一时期,北宋的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政治斗争激烈,文人墨客们纷纷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邓忠臣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他的宦途不顺。他早年曾担任刑部郎中,但因触怒权贵而被罢免。此后,他在乡间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文人雅士。在与这些文人的交往中,邓忠臣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善于描绘山水风光,表达对家乡故土的热爱之情。
在邓忠臣所处的时代,北宋文学正处于鼎盛时期。当时,文人墨客们热衷于探索人生哲理,追求个性解放。这种时代氛围对邓忠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见解。此外,宋代山水画的发展也为邓忠臣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灵感,使他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