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蕡策
药石危言治乱箴,贾生晁错是知音。
可怜当日司文者,不畏人言合愧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药石:即药物。这里比喻有用的建议或尖锐的批评。
2. 危言:直言无讳的言论。这里指刘蕡的谏言。
3. 治乱箴:治理混乱的策略和建议。
4. 贾生:贾谊,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曾任长沙王太傅,后世称为贾长沙。他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直言敢谏而著称。
5. 晁错: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他担任太子家令期间,深受景帝信任,以有识见、善政谋而著称。后因主张削藩被袁盎等大臣陷害,后被景帝腰斩。
6. 司文者:指主管文学的官员。
7. 不畏人言合愧心:这里的“人言”指的是刘蕡直率的谏言,表达了作者对那些不听取忠言、畏惧直言的人表示惋惜与不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药石”为比喻,寓意忠言逆耳利于行。诗人陈洎认为,刘蕡的策论就像良医对症下药,旨在救治社会弊端,颇具深意。同时,他还赞扬了刘蕡与贾谊、晁错这些历史贤臣成为了知音。最后诗人表达了惋惜之情,感慨那些负责选拔人才的官员,应该为自己的刚愎自用感到羞愧,因为他们未能欣赏到刘蕡这类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刘蕡策》是北宋诗人陈洎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唐末五代时期一位贤能之士刘蕡的遭遇,以及作者对这位英才命运的感慨。
首先,关于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960-1127年之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发展。然而,北宋时期也是一个政治斗争激烈的时期,朝廷内部的权力争夺和边疆的军事压力使得许多贤能之士得不到重用。
其次,在作者陈洎的一生中,他曾担任过太学正、国子祭酒等官职,但在政治上并未取得很高的地位。他的诗才横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然而,他的一生也充满了挫折和失意。这可能使他对刘蕡的遭遇产生了共鸣,从而创作了这首《读刘蕡策》。
最后,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知识。北宋时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文人墨客们对社会现象和历史人物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评论。同时,这个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代,许多贤能之士在政治斗争中遭受排挤,这使得陈洎对刘蕡的遭遇有了更深的理解。
综上所述,陈洎创作的《读刘蕡策》这首诗,既反映了唐末五代时期的历史现象,也体现了北宋时期文人的普遍关注和社会风气。通过描绘刘蕡的遭遇,陈洎表达了他对贤能之士不受重用的感慨,以及对时局的关注和对历史的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