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寺凌虚阁对雪寄解唐卿
璚滴琳华一夜凝,凌虚雕槛晓来凭。
眼观银色三千界,身到瑶台十二层。
玉洒砌尘供庾斛,粉融檐水妒房陵。
化人宫好分明在,恨不同君把袂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琼滴琳琅在一夜之间凝结,凌空而起的天堂般的亭台楼阁正待破晓时分探访。放眼望去,如同银色世界一般的三千世界尽在眼前;身体似已来到那高耸入云的瑶台第十二层。
白色的花朵飘落在台阶上,仿佛在献给众神的美酒;粉色的花瓣消融在屋檐上,仿佛在嫉妒那些曾见证过美好时光的房陵阁。这座神秘的宫殿如此清晰可见,遗憾的是不能和你一起携手攀登。
去完善
释义
1. 开元寺:唐朝时期的一个著名寺庙。
2. 凌虚:意为凌空高起。这里指凌虚阁。
3. 琳华:比喻美好的事物。
4. 雕槛:雕刻精美的栏杆。
5. 银色:这里指雪的颜色。
6. 三千界:佛教用语,指广阔无边的世界。
7. 瑶台:神话中的仙境。
8. 十二层:形容瑶台的高大。
9. 砌尘:台阶上的尘土。
10. 庾斛:古代一种容量单位。
11. 粉融:形容雪融化后的景象。
12. 檐水:屋檐滴下的水滴。
13. 房陵:中国古代的官职名称,这里代指宫殿。
14. 化人宫:古代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5. 把袂:手牵手,表示亲密无间。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作者在开元寺凌虚阁对雪时所引发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首先描绘了晶莹剔透的雪花连夜凝聚的美景,通过“琼滴”和“琳华”两个词汇生动的展现了雪花的美丽。然后描述了自己在清晨时分站在凌虚阁上眺望,眼中是一片银白色的世界,犹如身处天宫般的感觉。同时,“银色三千界”和“瑶台十二层”将天空和大地都赋予了神话般的色彩,给人以深刻的视觉体验。接下来,诗人以“玉洒砌尘供庾斛”来形容积雪如美玉一般散落,铺满了台阶,似乎能供人们欣赏,而“粉融檐水妒房陵”则形容了屋檐上的冰柱融化时的美丽景象,甚至让人嫉妒起房陵的美丽。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解唐卿的想念之情,遗憾未能与他一起共享此美景,共同登上凌虚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表达了诗人在对雪时的心情和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北宋时期,陈洎写下了一首名为《开元寺凌虚阁对雪寄解唐卿》的古诗。这首诗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创作的,当时他身处开元寺的凌虚阁,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片白雪皑皑的景象。这种景象让他想起了与友人解唐卿共度的美好时光,因此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寄托思念友情的诗篇。
在这个时期,北宋政权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陈洎作为一位文人墨客,深受这一时代氛围的影响。他的生活充满了文艺气息,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切磋诗艺,交流思想。然而,生活中总会有离别和思念,当陈洎在寒冬中对雪沉思时,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在此背景下,陈洎创作了《开元寺凌虚阁对雪寄解唐卿》这首诗。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开元寺凌虚阁周围的雪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陈洎的高尚情操和深厚的艺术功底,还反映了北宋时期的文化风貌和人文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