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子虚赋
听辞深怅不同时,及到同时位大卑。
争似唐皇将颇牧,禁中言下用无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子虚赋:是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之一。该赋虚构了两位人物子虚先生和乌有先生之间的对话,通过夸大宫殿之宏伟壮丽,以表现汉天子的宏大志趣和汉代国家的繁荣昌盛。206年,曹操的儿子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自立为皇帝,建立魏国。陈洎以此为题,表达了他对刘备的怀念和对曹操的不满。
2. 听辞深怅不同时:这里“听辞”指的是阅读子虚赋的文章;"深怅不同时"指陈洎对古人苏轼的敬仰之情。
3. 及到同时位大卑:"及到同时"表示陈洎与苏轼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位大卑"表示他的地位低微。
4. 争似唐皇将颇牧:"争似"是哪里比得上的意思;"唐皇将颇牧"是指唐朝的三位名将,分别是李牧、廉颇和白起,他们都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5. 禁中言下用无疑:"禁中"是指皇宫内;"言下用无疑"形容在皇权面前没有丝毫犹豫。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以“听辞深怅不同时”开篇,表达了诗人对子虚赋的欣赏与感慨。诗人通过对不同时代的对比,突出了子虚赋的价值和地位。随后,诗人提到自己在同一时代所处境遇的卑微,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子虚赋的高度赞美。
在诗的后两句“争似唐皇将颇牧,禁中言下用无疑”中,诗人通过引用唐皇信任颇、牧两位将领的例子,表达了对子虚赋才华的肯定。诗人认为,子虚赋的才华就如同唐皇时的颇、牧一般,应该得到重用和尊重。同时,诗人也暗示了自己渴望被重视和被任用的愿望。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子虚赋的赞美,表达出了诗人在现实中的无奈以及对才华的认可和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子虚赋》是宋代诗人陈洎的一首描绘文人生活的小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18年至1142年之间,即南宋初期。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年代。北宋灭亡后,南宋政权在江南地区建立,然而北方中原地区仍在金人统治之下。因此,南宋时期的文人多怀有报国之志,但又深感无力回天,于是将情感寄托于诗歌之中。
陈洎在此时期的人生际遇较为坎坷。他早年曾任吏部尚书,后因受到排挤而辞官回乡。在乡间,他一面关注国家时事,一面过着清贫的文人生活。他的这首《读子虚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在陈洎生活的时代,文人墨客们往往通过创作赋文来抒发心中的感慨。子虚赋是一种虚构的故事情节,用以表现作者的理想和抱负。陈洎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子虚赋的阅读和思考,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