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岩
飞泉分下一岩寒,谁识神功借意难。
泻出龙漦投石上,缀成仙佩落云端。
离山便有江流杂,当道宁辞宿眼看。
几把狂吟题不就,十年余思在栏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飞瀑从陡峭的山壁倾泻而下,带走了冷冽的寒气;谁能想象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呢?它如同真龙吐出的涎液一般落在岩石上,如同神仙佩戴的玉佩散落在云端。离开山峰后,水流混杂着其他河流,甘愿在大路两旁让人们观看。多少次想在这里题诗却难以如愿,过了多年仍然对那栏杆念念不忘。
去完善
释义
【滴】:指水从高处向下流淌。
【水岩】:自然景观名,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瀑布或水流。
【飞泉】:急流而下的泉水。
【分下】:此处指水滴从高处落下。
【一岩寒】:一处寒冷的山岩。
【谁识神功借意难】:谁能理解这神奇的力量来自何处。【借意难】中的“借意”意为借助某物来展示某种力量,而“难”则表示难以理解或解释。
【泻出龙漦投石上】:龙漦即龙的唾液,此句描述水滴像龙的唾液一样落在石头上。
【缀成仙佩落云端】:比喻水滴好像仙人的玉佩一样悬挂在云端。
【离山便有江流杂】:离开山的地方便会有混合的流水。
【当道宁辞宿眼看】:在路中间也不会拒绝看到夜晚的景象。
【几把狂吟题不就】:多次尝试用诗歌来描绘但总也无法完成。
【十年余思在栏干】:十年来始终在栏杆边回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滴水岩的壮观景色和诗人对它的深深感慨。首联通过"飞泉"、"一岩寒"的形象比喻,展现了滴水岩的奇特景观;颔联则进一步描绘了水流如龙漦般从石上倾泻而下,如同仙佩坠落的景象,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颈联写到流水虽然离开了山间,却仍然充满了生命力,汇入了大江大河之中,即使在路旁也能感受到它无穷的魅力;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因无法用言语形容这种美景而感到遗憾的心情,同时也流露出了对此景的留恋与赞美。全诗语言优美,寓意深远,充分展示了滴水岩的魅力和作者的才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滴水岩》是南宋诗人冯山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这首诗歌创作于公元1159年,此时正值南宋初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家政治昏暗,民众疾苦。
冯山,字允南,号紫虚山人,四川仁寿人。他曾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期两次担任官职,后因与权臣秦桧不合而被贬谪。在贬谪期间,冯山游历各地,亲眼目睹了民间的疾苦,对国家命运忧心忡忡。
在《滴水岩》这首诗中,冯山以滴水岩这一自然景观为引子,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的“滴泉”和“危石”象征了国家的衰弱和人民生活的艰难,而“岁月无声”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国家命运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