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
诗鬓晓星星,霜天似水清。
风当窗眼入,冰向砚池生。
已瘦梅枝影,犹干竹叶声。
夜来天地洁,惟是月华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诗人发如雪,映照着天空如水般的清澈。
风从窗户吹进,带来了冬天的气息;寒冷的感觉如同砚台上的水结成了冰。
梅花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看到了它逐渐消瘦的身影;竹叶被风吹动的声音,声声入耳。
夜晚来临时,整个世界都变得宁静而美好,只有月光在默默地照亮一切。
去完善
释义
1. 诗鬓:指诗人梳理的发鬓。
2. 晓星:晨星。这里用晨星比喻头发花白。
3. 霜天:寒冷的天空,形容天色。
4. 风当窗眼入:意为有风吹过窗户。
5. 冰向砚池生:描述砚台中的水冻结成冰。
6. 梅枝:梅树。
7. 竹叶:竹子叶。
8. 月华:月光。
去完善
赏析
《霜》这首诗通过对“霜”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首联中的“星星”和“水清”形象地描绘了清晨的霜景,给人以清爽、宁静之感。颔联以风、冰为线索,描绘了霜的动态变化,展现出霜的自然之美。颈联通过瘦梅枝影、干竹叶声的形象,展示了霜给自然界带来的微妙变化,使人心生敬畏。尾联则进一步强调霜的纯洁与美好,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徐玑的《霜》这首诗描绘了秋季霜降时节的景象,具体创作时间暂无确切的记载。然而,我们可以从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生平经历来推测其创作背景。
在南宋时期,徐玑作为一个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思考。《霜》这首诗正是他在某个深秋季节,看到大地被一层薄薄的霜覆盖时所创作的。
在这段时间里,徐玑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曾中举人,做过小官,但因为性格刚直,不愿随波逐流,最终在官场受到排挤,辞官回乡。这段经历使得他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也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时,南宋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时期。徐玑虽然身在乡野,但心系国家,时刻关注着时代的变迁。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传达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关切。
因此,《霜》这首诗不仅是徐玑对自然界景象的描绘,更是他在这个特殊时期对个人命运、时代背景的思考与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