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李商叟半村堂

标题包含
题李商叟半村堂
住屋半依村,先生气貌尊。 若非迎好客,长是掩柴门。 觅句行山影,披蓑钓月痕。 固贫年八十,惟得令名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玑(1162年-1214年),字致中,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与赵师秀、翁卷、徐照并称“永嘉四灵”。 徐玑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住所紧邻小村庄,先生的气质令人尊敬。 如果不是迎接好客之人,大门常常紧闭。 在山上寻找诗句,披着蓑衣垂钓月亮的影子。 尽管贫穷年纪已达八十,却仍然只有好的名声留存。
去完善
释义
1. 李商叟:南宋诗人李商叟的尊称,字商叟,号半山,浙江衢县人。 2. 半村堂:李商叟家的住所。 3. 依村:靠近村落的地方。 4. 先生:指李商叟。 5. 好客:热情招待客人。 6. 长是:常常是。 7. 披蓑:披着蓑衣,形容垂钓者的装束。 8. 月痕:月光映照下的影子。 9. 固贫年八十:虽然贫穷,但精神矍铄,有风度。 10. 令名:美好的声誉。
去完善
赏析
《题李商叟半村堂》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与隐居逸趣的诗篇。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观察力,刻画了李商叟半村堂的清幽环境和生活情境。 首联“住屋半依村,先生气貌尊”,描述了李先生居住环境的独特之处,强调其与世无争、淡然处世的形象。颔联“若非迎好客,长是掩柴门”,表现出主人不常开门待客,只有迎接贤能之士时才会打开柴门。这两句暗示出主人的隐逸性格和高尚品质。 颈联“觅句行山影,披蓑钓月痕”,通过捕捉山村中的诗意景象和对月光下披蓑垂钓的画面,呈现了诗人在寻找创作灵感时的专注状态,以及享受自然生活的愉悦心情。尾联“固贫年八十,惟得令名存”,传达出尽管这位贤人贫困潦倒,但他在民间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为世人所敬仰。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赞美。诗人通过细腻的手法描绘出山村自然风光和人物形象,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悠远宁静的氛围。同时,也传递出虽贫困却保持高洁品质的传统文人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李商叟半村堂》是宋代诗人徐玑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宋光宗时期(公元975年-1189年)。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人们追求田园生活,享受闲适之乐。诗人徐玑便生活在这个时期。他早年曾任职于地方政府,但因个性孤傲清高,不愿屈从权贵,最终辞官归隐,过上淡泊的乡村生活。 徐玑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他的诗歌深受当时士人阶层喜爱。在这首《题李商叟半村堂》中,他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这种宁静的乡村生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正体现了诗人向往田园生活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