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新春喜雨

标题包含
新春喜雨
农家不厌一冬晴,岁事春来渐有形。 昨夜新雷催好雨,蔬畦麦垅最先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玑(1162年-1214年),字致中,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与赵师秀、翁卷、徐照并称“永嘉四灵”。 徐玑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农民们并不厌烦冬天的阳光,春天的农事开始渐渐有了雏形。昨晚的新雷带来了及时的好雨,蔬菜田和麦田率先显露出绿意。
去完善
释义
1. 厌:满足。 2. 岁事:一年的农事。 3. 雷:指春天的第一声雷,预示着春雨的到来。 4. 蔬畦:菜地。 5. 麦垅:麦田。
去完善
赏析
《新春喜雨》描绘了初春时节的好雨和农户的喜悦。首句“农家不厌一冬晴”以农民的视角表现了对冬季晴朗天气的喜爱,因为这意味着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农耕条件。接下来的“岁事春来渐有形”揭示了农民在春季开始逐渐感受到的希望与生机。而“昨夜新雷催好雨”则形象地描绘了春雷之后甘霖滋润大地的景象,使得农作物焕发出勃勃生机,特别是“蔬畦麦垅最先青”一句,表现了蔬菜田和麦田在春雨的滋养下率先呈现出绿意盎然的景象。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笔触传递出了自然界的美丽变化以及人们对此的喜悦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新春喜雨》是南宋诗人徐玑的一首描绘春雨的诗歌。这首诗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此时正值南宋末年,政治腐败、战争频发,国家和社会局势都较为动荡不安。徐玑作为一名文人,他深知民间疾苦,关注百姓的生活,因此他的诗作多寓情山水,反映民生。 徐玑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正值新春佳节,但北方金人南侵,战乱不止,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在这个背景下,他借春雨滋润万物,表达了他对新生活和新希望的渴望,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忧虑。通过春雨的景象,他暗示着人们应该珍惜和平,追求幸福,共同为新生活而努力。 总的来说,《新春喜雨》这首诗既反映了徐玑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又展现了他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