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林氏学海楼

标题包含
题林氏学海楼
长江欲趋海,日夜不肯休。 终然至海后,大小同一流。 君家学海名,旧有江上楼。 取义诚在斯,终始志欲侔。 云门接沧波,碧玉浩远浮。 一瞬便可得,垂则良易求。 兹道无小成,勉矣归藏修。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玑(1162年-1214年),字致中,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与赵师秀、翁卷、徐照并称“永嘉四灵”。 徐玑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长江奋力奔向大海,日日夜夜不息。 最终到达海洋后,大小水分子汇集成一流。 您的家族在海的名声显赫,曾有江上楼的故事。 学习大海的精神在于不断追求,始终充满斗志。 云门寺面对广阔的海浪,碧玉般的水面浩瀚无边。 一瞬间就可以得到启发,向水学习的智慧容易获得。 此道理没有小的成就,要勤奋修炼以成大器。
去完善
释义
1. 长江: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源出青藏高原,经四川省东部、湖北省、湖南省北部,曲折东流入江苏、上海市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后汇入东海。 2. 海:这里指东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3. 江上楼:指学海楼,是一座位于长江边上的楼房。 4. 云门:云门山,位于山东省青州市南部,以云雾缭绕、山峰奇秀著称。 5. 沧波:形容江水清澈,泛起波浪。 6. 碧玉:绿色的玉石,这里用来形容长江之水。 7. 一瞬:一瞬间,表示时间短暂。 8. 垂则:下垂的状态,这里指江水从高处流下。 9. 良易求:很容易得到。 10. 无小成:不要认为有所成就就可以满足,应该继续努力。 11. 勉矣:努力吧。 12. 归藏修:回归内心修养。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林氏学海楼的诗歌,作者以长江喻求学之道,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勤奋学习、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诗人认为,学习如同长江奔向大海,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就;同时,学者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毅力,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林氏学海楼》是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徐玑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8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金人的入侵,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而诗人徐玑则选择了远离战乱,寄情于山水田园之间,过着隐逸的生活。 在这个时代,文人墨客们普遍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安危,渴望在文学创作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因此,他们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徐玑的这首《题林氏学海楼》也是如此,通过描绘林氏学海楼的景致,表达了诗人对学识渊博的追求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在这首诗中,徐玑运用了许多象征性的意象,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以此来激励人们勤奋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众的疾苦,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这种胸怀天下的责任感,使得徐玑的作品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