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怀赵师秀
冷落生愁思,衰怀得句稀。
如何秋夜雨,不念故人归。
蛩响砌尤静,云疎月尚微。
惟怜篱下菊,渐渐可相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孤寂之中生出忧虑,忧愁之际写诗艰难。
为什么秋天的夜晚下着小雨,却不盼望故人归来呢?
蟋蟀在台阶上叫唤更显宁静,云朵稀疏月光微弱。
只有篱笆下的菊花惹人怜爱,渐次绽放相互依偎。
去完善
释义
1. 冷落:形容孤独寂静的环境。
2. 衰怀:失意的心情。
3. 得句:指得到诗句或诗作灵感。
4. 如何:表示感叹,为何的意思。
5. 不念:不关心,不顾及。
6. 蛩:蟋蟀。
7. 砌:台阶。
8. 云疎:云层稀疏。
9. 月尚微:月光还微弱。
10. 惟怜:只有怜悯之意。
11. 篱下菊:指菊花,此处以菊代表好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怀念友人的心情。首联表达了诗人因孤独而引发的忧愁和思绪。颔联则写秋风秋雨引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颈联通过描绘蟋蟀的鸣叫声和天上的浮云、淡月,进一步表现了诗人落寞的心境。尾联以菊花作为比喻,表现了诗人对朋友思念之情的执着与深厚。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夕怀赵师秀》是南宋诗人徐玑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大约公元1250年左右。当时正是宋元交替之际,金兵入侵,国家动荡,百姓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或寄情山水,寻求心灵的慰藉。
徐玑生活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他一生仕途不顺,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及第。然而,他却因此更加关注民间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在《秋夕怀赵师秀》这首诗中,他以秋天的夜晚为背景,表达了对好友赵师秀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这个时代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