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灵峰寺洞

标题包含
灵峰寺洞
洞在寺之右,昔存罗汉踪。 石峰排似笋,山势裂因龙。 自有泉甘美,无愁路叠重。 圣灯云照夜,宿客间曾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玑(1162年-1214年),字致中,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与赵师秀、翁卷、徐照并称“永嘉四灵”。 徐玑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个洞穴位于寺庙右侧,曾经是罗汉的遗迹所在。 石头山峰排列如春笋般,山体裂缝是因为传说中的龙造成的。 此地泉水甘甜美味,不必担心山路重叠而变得艰难。 夜晚,从天空照射下来的灯光如圣灯般明亮,在此地住宿的游客或许曾经有幸见到过。
去完善
释义
【灵峰寺洞】:灵峰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境内。 【右】:这里指西边。古代房子一般坐北朝南,所以“右”为西,“左”为东。 【罗汉踪】:罗汉,指佛教十八罗汉;踪,足迹,这里指的是罗汉曾经到访过的痕迹。 【排似笋】:形容石峰排列整齐,如同春笋一般。 【裂因龙】:由于传说山中藏着神龙,因此山势如被神龙撕裂。 【自有】:自然地拥有。 【泉甘美】:甘甜可口的泉水。 【无愁】:没有忧愁。 【叠重】:指山路层叠险峻。 【圣灯】:传说中的佛灯。 【云照夜】:在夜晚照亮夜空。 【宿客】:留宿的客人。 【间曾逢】:偶尔会遇到。
去完善
赏析
《灵峰寺洞》这首诗歌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寺中风景,同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宁静。诗人在寺的右边发现了洞穴,这洞穴里似乎还留有罗汉的踪迹。透过文字,我们仿佛看到了那座被岩石山峰环绕的寺庙,山势犹如巨龙劈裂般险峻。寺中的泉水甘甜清冽,蜿蜒曲折的小路让人忘却烦忧。夜晚,云雾缭绕,灯光若隐若现,这是通往仙境的路,是诗人内心的精神寄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灵峰寺洞》徐玑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约为晚唐时期,即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的时期。 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徐玑作为一名士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和反思。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波折,曾经历过宦海沉浮、官场斗争,但这些经历也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忧虑。 此外,徐玑所处时期的文化氛围也非常浓厚。晚唐五代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人们以诗言志,抒发感慨,揭示社会现象,反映民众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徐玑深受影响,他的诗歌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