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壬戌二月

标题包含
壬戌二月
山城二月景如何,行处时时听踏歌。 淡色似黄杨叶小,浓香如蜜菜花多。 春容每到晴时改,天气偏从雨后和。 好向溪头寻钓侣,小溪连夕涨清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徐玑(1162年-1214年),字致中,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与赵师秀、翁卷、徐照并称“永嘉四灵”。 徐玑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结交了许...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山城二月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走在路上常常能听到歌声。 树叶淡淡的黄色就像黄杨叶那么小,浓郁的香气如同盛开的菜花那么多。 春天的容颜总是在晴朗的天气里改变,而天气却总是在雨后变得更加宜人。 喜欢在这样的日子里去溪边寻找钓鱼的伙伴,因为小溪在晚上会涨起清澈的水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壬戌: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2. 山城:山区的小城市。 3. 二月:农历二月。 4. 行处:行走的地方。 5. 时时:时常,经常。 6. 踏歌:指唱歌时踩着拍子。 7. 淡色:浅色的东西。 8. 黄杨叶:黄杨树的叶子。 9. 蜜菜花:一种开满黄色花朵的菜花,香气浓郁。 10. 春容:春天的景色。 11. 和:温和,暖和。 12. 溪头:溪流岸边。 13. 钓侣:一起钓鱼的朋友。 14. 连夕:连续几天。
去完善
赏析
《壬戌二月》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山城的美景,展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联“山城二月景如何,行处时时听踏歌”,开篇点题,交代了时间、地点和情景,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颔联“淡色似黄杨叶小,浓香如蜜菜花多”,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色彩和气息。黄杨叶的淡色与蜜菜花的浓香相互映衬,使得春天的景色更加生动立体。 颈联“春容每到晴时改,天气偏从雨后和”,则表达了春天天气变化的特点,晴天与雨天的交替变化,使春天的景色更加丰富多彩。 尾联“好向溪头寻钓侣,小溪连夕涨清波”,以寻找钓鱼的朋友这一生活场景作为结尾,既展现了春天的宁静美好,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春天山城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壬戌二月》是南宋诗人徐玑的著名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壬戌年(公元1182年)二月,正值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在这一年里,徐玑遭遇了人生中的重大变故。他的好友、抗金名将岳飞被奸臣秦桧陷害,含冤而死。这一事件对徐玑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使他深感世事无常,人生如梦。此外,徐玑的家庭生活也并不如意,他与妻子之间的感情也出现了裂痕。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徐玑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寻找心灵的慰藉。他将自己的感慨融入到诗歌创作中,抒发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因此,《壬戌二月》这首诗歌反映了徐玑在这一时期的复杂心境,展现了他在动荡时局下的忧国忧民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